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2020年12月11日21:10:04 科学 1270

早在60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展开火星的探索,但是最初的一些探测器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1964年11月28日发射了水手4号探测器,在1965年7月14日才成功近距离飞越了火星,从距离火星表面大约1万公里的高空中拍摄到了21张火星照片。这是我们人类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从除了地球以外在另一个行星上拍摄到照片。由于此前我们人类未曾近距离看过火星表面,所以此前有一些人还以为火星可能也有生命,但是水手4号探测器传回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火星表面死寂般的环境,到处充满了陨石坑,让很多人都大失所望了。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成功率越来越高,一些火星车甚至开上了火星表面,如目前好奇号火星车就在火星表面运行,还时不时传回数据及照片。NASA也会将一些火星照片分享出来,如现在NASA又分享了一些好奇号在火星表面的照片,包括自拍照,这一次公布的照片还是比较清晰的。通过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火星的景象。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好奇号的自拍照

当时好奇号在火星表面钻出了3个小洞,然后“站”在3个小洞旁边进行了自拍。当然,这一张自拍照中我们没法看得清楚这些小洞,因为这些小洞很小。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从另一张特写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好奇号火星车的左侧区域有3个小孔,这些小洞分别被命名为Groken、Mary Anning和Mary Anning 3,科学家还在这一张照片上将这些小洞的名字标注了出来。之所以在这个区域进行钻孔,是因为科学家认为在这一个区域我们可能会找到火星古代环境的一些细节。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由于有特写照片,而且很清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火星表面的真实景象。毫无悬念,这些清晰的照片向我们展示的依旧是一片荒寂的火星面貌,和以往的火星照片没有太大的区别,看起来有点像我们地球的一些戈壁滩、沙漠地区。毕竟,火星的环境如何,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照片是否清晰而改变。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由于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有8个年头了,虽然现在这一张自拍照中的好奇号看起来还是比较良好,但是它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因为它的主车轮已经出现了裂痕。毕竟长时间在火星表面行驶,出现损毁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

火星可能会成为我们第二家园吗

好奇号探测器并不是唯一的火星探测器,除了之前的火星探测器以外,今年还有3个新的探测器已经在前往火星的路上,如我们的天问一号、阿联酋的希望号、美国的毅力号。这些探测器之所以都集中在今年发射升空,是因为火星与地球的公转原因导致大约每隔26个月才有一个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而今年夏季刚刚好迎来了难得的发射窗口,所以探测器都集中发射升空。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看起来,越来越多的航天机构参与到火星的探索中,之所以火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火星与我们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有成为我们人类第二家园的潜力。按照一些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就会实现载人登陆火星,随后打造火星城市了。

好奇号从火星传回自拍照,画面清晰,让我们看到了火星荒凉的景象 - 天天要闻

相信大家也知道SpaceX公司正在打造一款星际飞船,这一款星际飞船比较大,最多能够搭载100名乘客前往月球、火星。按照设想,他们希望每年造100艘这样的星际飞船,争取到2050年送100万人移民火星。如果这么多人能够到达火星并顺利居住下来,意味着火星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座达到一定规模的火星城市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在全省同步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各地通过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 天天要闻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图说:科学大咖接过聘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今天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动。启动仪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学家等收到了特别的聘书——他们将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担任“科学副校长”。他们中,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长李昕、复旦大学希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