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灭绝到数量过万 “三步走”战略让麋鹿“重获新生”

2025年05月27日00:40:18 科学 1585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后来由于自然变迁、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在我国本土基本绝迹。1985年开始,我国重新从海外引进麋鹿,开始了这一物种在原生地的种群恢复。

40年来,麋鹿种群持续壮大,栖息地数量达到92个,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的成功典范。从一度本土灭绝,到如今种群持续壮大,麋鹿到底经历了什么?

南海子:我国麋鹿重生的地方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近200头麋鹿在这里生活。它们有的在啃食新长出来的嫩草,有的卧在地上享受着初夏的暖阳。

从本土灭绝到数量过万 “三步走”战略让麋鹿“重获新生” - 天天要闻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占地约900亩,这里曾是我国麋鹿最后的栖息地,也是麋鹿被重新引进故土的起点,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在江苏盐城大丰的野鹿荡,成群麋鹿或昂首涉水,或俯身食草。大丰麋鹿种群已有8000余头,是全球最大的麋鹿种群。

从本土灭绝到数量过万 “三步走”战略让麋鹿“重获新生” - 天天要闻

位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肥沃,牧草丰盛。良好湿地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麋鹿在原生地恢复自然种群。在这里,麋鹿与众多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麋鹿兴衰演化历程

从华夏起源到重返故土

 
 

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物种,起源于距今约200万年到30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地带。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的“麋”字,成为关于麋鹿最早的文字记载。

根据麋鹿化石研究,科学家发现,麋鹿兴盛于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商周以后,地球经历了降温期,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众多湖泊、沼泽消失,加上人口数量增加、人为捕杀等因素影响,麋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从本土灭绝到数量过万 “三步走”战略让麋鹿“重获新生” - 天天要闻

明清时期,麋鹿种群只剩下数百只,散放于北京南海子的皇家猎苑。1894年,永定河河水泛滥,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为饥民的果腹之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南海子仅存的麋鹿被猎杀抢掠。至此,麋鹿种群在中国本土灭绝。

从本土灭绝到数量过万 “三步走”战略让麋鹿“重获新生” - 天天要闻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部长 胡冀宁:在清朝时期,各国政府也通过清朝政府索要和购买了一些麋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中。英国的贝福特公爵,花重金买下了在全世界的18只麋鹿,圈养在自己的乌邦寺庄园里面。 

在这18只麋鹿里,仅有12只具有繁育能力,今天全世界现存的所有麋鹿,都是这12只麋鹿的后代。从1944年起,贝福特公爵家族开始向各地动物园输出麋鹿。1985年8月24日,英国乌邦寺赠送的20只麋鹿乘坐飞机抵达北京,麋鹿终于又回到故里南海子。

麋鹿保护“三步走”战略成效明显

 
 

要让麋鹿这一珍稀物种能够尽快摆脱濒危、得到科学保护,就要逆着它的灭绝过程,从圈养与半散放种群、保护区野化训练种群到逐步恢复自然种群。为此,科研人员制定了麋鹿保护“三步走”战略。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研究员 白加德:这三步走就是,首先利用10多年的时间,进行麋鹿种群复壮。第二步,要在全国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进行迁地种群建设。第三步,就是进行野化放归工作。从种群复壮、迁地建群到野化放归,这三步走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麋鹿的重引回归和种群恢复

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王豁:2021年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中国的麋鹿野生种群重建,是国际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典范案例。此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公众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高,也对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 天天要闻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来源:合肥在线】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爱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猫……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巧妙地绘制在公园树洞之上的精美彩绘。近日,在天乐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游玩时偶然发现这一独特景观,纷纷被这小小的童话世界所吸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图/国新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介绍,她现在担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 天天要闻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从“经济特区”到“全球标杆”,45岁的深圳,仍在书写奇迹。一座科技、人文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模样?深圳率先给出了答案。以与人人相关的出行为例。在这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个采用华为最先进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充电...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 天天要闻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式暨2025第二届“香江诺贝论坛”4月1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议题。活动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 天天要闻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5月27日,作为全球设计界年度巅峰盛事,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IDEA-TOPS)颁奖盛典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艾特奖延续其“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7026件参赛作品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 天天要闻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掉在地上、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乱吃,按说属于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识,但就算各位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身体里的细胞也不见得能懂这一点。没错,说的就是你们T细胞,这一天天的,想办法让你们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经不容易了,咋还自己乱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