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破局!全固态电池终有定论,全球产业链迎“中国方案”

2025年05月26日12:33:06 科学 1750

中国标准破局!全固态电池终有定论,全球产业链迎“中国方案” - 天天要闻

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T/CSAE 434-2025),这一重磅文件不仅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的科学定义,更以“失重率<1%”的量化指标划清技术边界,彻底终结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概念混战。这项由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的标准,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再次抢占全球话语权,为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全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超高能量密度,被普遍视为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然而,过去数年间,行业对“全固态”与“半固态”的界定始终模糊不清。部分企业将含少量电解液的混合固液电池包装成“全固态”,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此次新标准的出台,首次从技术层面明确要求:全固态电池必须实现离子100%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彻底摒弃液态物质。这一严苛定义不仅为技术研发指明方向,更通过“真空加热失重率<1%”的科学测试方法,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的检测标尺。

标准的核心创新在于“失重率”测试法的提出。按照规定,样品需先通过破口目视检测排除显性液态残留,再经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若失重率低于1%,即可判定为全固态电池。这一方法经过多轮试验验证,误差率低、结果稳定,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主流技术路线。业内人士指出,该标准的严谨性不仅体现在技术细节上,更通过参数优化(如温度、时间等)确保安全性与普适性,为不同技术路线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

新标准的落地,对企业研发和市场秩序形成双重推动。一方面,企业可依据标准明确技术路径,避免资源浪费在“伪全固态”研发上;另一方面,检测机构能快速判定产品类别,降低推广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一标准将有效遏制“伪全固态”产品的误导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重塑行业信任。目前,日本、欧美等国家尚未出台同类标准,中国率先建立技术规范,不仅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

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的发布已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5月23日,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爆发,滨海能源连续五日涨停,海辰药业、英联股份个股单日涨幅超10%。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波热潮背后是市场对中国标准落地的信心。随着技术边界清晰化,产业链上下游将加速协同,从材料创新到设备适配,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前沿技术领域,推动更多团体标准先行先试,为国家标准预研提供实践支撑。在全固态电池之外,智能底盘、智能座舱、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标准制定的重点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将进一步扩大,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方案”正在加速成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 天天要闻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中国行星探测将迎来里程碑的一刻,“天问二号”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式敲定,准备在5月29日实施发射,开始进行中国首个小行星与彗星联合探测任务。这次任务将耗费10年时间,探测器将飞越4亿多公里,为我国深空探索再添新篇章。“天问二号”将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任务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是对近地小...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 天天要闻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一)新华社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各AI大模型的测试结果,其中,OpenAI的o3推理模型在得到“关闭”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篡改了代码以免被关闭。只看这条简短的新闻,很多人心头一惊。“AI拥有自主意识”是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 天天要闻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机器人能当粮仓“管家”了!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在粮油重大科技创新展览上,河南工业大学带来的多款粮食仓储机器人,引来大家围观。(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郑旋 摄)“别看它们小巧,行动却非常灵敏,可代替人工,大幅提高效率。”面对...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2025年,其实是观赏火星的好时辰。1月12日,地球迎来了久违的“火星冲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的现象),这是2022年以来这颗红色星球离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时候,星等高达-1.3等,在此前后一个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观赏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见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编者的话】备受瞩目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开启宇宙之旅。它的前辈“天问一号”出色完成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等火星探测任务,其继任者“天问三号”也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启程在即的“天问二号...
记者手记|看见那头“熊”,一个年轻记者找回了“饥饿感”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看见那头“熊”,一个年轻记者找回了“饥饿感”

在写这篇报道前,我先去翻看了《冰点周刊》副主编从玉华在《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中写下的一篇手记:此前读书时,从老师对如何写一头“熊”的讲述让我一直念念不忘——她既不了解熊的领域,甚至对动物也无甚兴趣,不怀期待地去了成都,出发前连同编辑在内的预期都是“因为缺稿,你就去吧,也就是个二流稿子了,没...
糙米中或含有更多的砷 - 天天要闻

糙米中或含有更多的砷

多吃糙米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糙米中有可能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砷,尤其是无机砷的含量较高。原因在于,大米的外壳,包括米糠会吸附较多的无机砷。糙米保留了稻谷的胚芽和麸皮,也留住了许多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叶酸等。视觉中国|图砷(Arsenic)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