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2025年05月25日08:22:08 科学 1957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额在短时间内就被抢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开放日活动,让科学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实物,真正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据了解,自2023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态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社会公众超3万人次,60多所学校一万多名师生组织前来探馆。

科学家化身“导游” ,揭秘材料奥秘

“硼中子精准靶向癌细胞的原理是什么?”在开放日当天上午场举办的“大咖有料谈”科普讲座结束后,东莞中学高二学生余同学仍追着主讲人不停请教。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当天上午,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邹超以《中子的“硼”友:硼中子俘获治疗中的硼药研发》为题,向在场公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一国际前沿抗癌技术的原理。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人脑作为自然界最精密的智能系统,仅以20瓦的超低功耗就能完成令超级计算机望尘莫及的复杂认知活动。开放日下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神经形态材料领域专家周晔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解码未来:类脑智能技术革命》的精彩讲座。周晔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揭示了“仿生革命”的核心要义,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带领听众领略了类脑智能技术的运行机理与工作原理。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活动当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了多个团队实验室,包括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公共技术平台,并同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展览和实验秀。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在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实验室,团队成员李兆祥正为一批参观者讲解轻元素材料的奥秘。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从单晶铜箔生长车间到二维石墨烯材料应用,再到石墨烯振膜耳机,李兆祥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不同背景的听众都能沉浸其中。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李兆祥表示:“确实发现有的人听一会儿就不想听了。这时候,我就得想办法把内容讲得越来越通俗易懂。难懂的底层技术先放一边,重点讲些大家能直观感受的。比如石墨烯为什么好?它的碳原子排列有什么特别?生活中能用它做什么?再把实际产品展示出来,大家一看就感兴趣了。”

在单晶铜箔生长车间,李兆祥指着展台上一片材料解释道:“这个叫二硫化钼,是新一代芯片材料。国际上其他研究团队只能做一小块,而我们能做出这么大一片!”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SLAB展厅内,讲解员蔡文涛正为来自沙田实验中学的参观学生们介绍各项创新成果。“你们猜猜看,这块晶莹剔透的镜片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面对这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们纷纷踊跃作答:“是水晶吗?”“还是玻璃?”

当蔡文涛揭晓答案“这其实是用陶瓷制成的”时,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蔡文涛解释道:“在传统认知里,陶瓷确实是不透明的,但通过材料科学的突破,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制造出透明的陶瓷材料。”他随即指向展台上的一盏灯具补充道:“就连这盏灯的灯芯,也是用荧光透明陶瓷制作的。”同学们围拢在展品周围,对这项创新技术赞叹不已。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蔡文涛表示,为了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材料实验室开放的团队的工作流程,在参观过程中,每个重要节点都安排了专门的科研人员进行讲解。

开放日当天,由实验室非晶团队策划的“破界Glass——玻璃材料科学主题展”正式开展,不少公众表示新一代金属玻璃材料突破他们的认知和想象,没想到手机铰链、无限充电就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和展厅之外,元素反应街的露天互动区同样人头攒动。“超导磁悬浮”“无燃料火箭发射”“流体力学演示”等十多个互动展台,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趣味体验。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提前一天赶来,只为让孩子开开眼界

上午8点半,刘女士带着六年级的孩子早早抵达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前一天晚上,她们专程从福建赶来,入住材料实验室周边的酒店,只为参加这场为期一天的开放日活动。

刘女士在福建从事能源材料相关工作,对国内材料科学的发展动态格外关注。但此次行程,她的目标不仅是自己学习,更是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材料科学的魅力。“开放日的形式非常好。”她一边看着孩子好奇地观察展品,一边表示,“这能让下一代直观地了解国家在材料领域的前沿成果,或许能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来自松山湖的胡女士在一家水资源科技公司工作,这次特意带着就读于松山湖三小二年级的孩子前来参观。“抢票时我还特意把推文链接孩子班级群里,动员其他家长一起参与。”胡女士表示,今天班上一共来了16个小朋友。“平时很难有机会听到专业人士讲解这些科学知识,也是借助这次机会,让孩子开开眼界。”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在松山湖材料博物馆的巨型元素周期表展区前,几位来自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青年科研人员正在拍照留念。“之前一直没合适的机会参观这里,这次既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体验。”其中一位研究人员表示。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为提升公众参与感,活动现场还设置“寻宝”环节。参与者通过收集“松材寻宝图”拼图碎片,解锁“有科”彩蛋,将有机会兑换实验室最新文创礼品。此外,参与者还能领取实验室“一日科研体验官”限定专属工牌,记录科学探索足迹。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撰文:向熙航 韦基礼

【作者】 向熙航;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 天天要闻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点击蓝字关注5月23日获悉,李沧区九水东路568号华澜·数智港18号楼7层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投资1000万元,工期2个月。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14.7m2,建筑面积1014.7m2,主要设办公区,展厅、植物室、检测实验室、DNA提取室、分子实验室、冷库、种子周转区、仓库、危废暂存间、电泳室等,用于从事农作物的基因编...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环保也相对稳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阳落山后就“罢工”了,人类无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们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制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阳能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利用太阳留在...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 天天要闻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初夏的庭院,万物繁茂。忽然有一日,庭墙角落间,一抹橘红悄然绽放,如火般攀上了粉墙黛瓦之间。它不语,却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争,却已占尽院中高处的风光。凌霄花,顾名思义,“凌于霄汉”,是花中少有的“高处开花者”。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 天天要闻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探索永无晨昏线晨光破界·院士领航科学探索永无界限,精神传承跨越晨昏!为致敬科研人的坚守,科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探索永无晨昏线”栏目,首期携手92岁高龄的水利水电泰斗张楚汉院士,为读者献上珍贵限量亲签签名卡!
直到你离去,我才开始爱你 - 天天要闻

直到你离去,我才开始爱你

《黑镜》第七季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虽然第三集收到全网好评,但是让我最感触良多的是第五集《eulogy(悼念)》。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概念,有一个穿越照片的技术,只要戴上装置,就可以通过一张老照片穿越进当时的场景,沉浸式回顾过去。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 天天要闻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大家能认出这是哪里吗?”5月24日,在“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现场,身着蓝色航天制服的叶光富手指大屏幕,向台下观众抛出悬念。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 天天要闻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5月24日,本报从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局近日通报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情况(三十四)。本报注意到,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通报信息显示——检查时间:2025.5.20;检查点位: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