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2025年05月20日07:33:05 科学 1625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基生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提琴状羽裂,叶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羽状浅裂;茎生叶较少,通常1-2枚,无柄,与基生叶形态相似但较小。


头状花序小而多数,排列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梗纤细;总苞圆筒形,长4-6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内层长,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边缘白色或淡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花冠管细长,舌片长约8毫米,顶端具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瘦果纺锤形,褐色或红褐色,长约2毫米,具10-15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糙毛状,长3-4毫米。


黄鹌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其生长周期短,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仅需60-90天,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单株可产生数千粒种子,种子具冠毛,可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


二、全球及中国分布格局


黄鹌菜原产于亚洲东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在我国,除新疆、青海等高寒干旱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涵盖从海拔50米的滨海平原到3000米的山地草甸等多种生境。


其生态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在华东、华南地区,常见于田埂、路旁、宅旁等湿润环境;在西南地区,多生长于林缘、灌丛及草坡;在北方地区,则主要分布于河岸湿地、撂荒地及果园周边。城市化进程中,黄鹌菜逐渐适应城市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绿地、建筑缝隙中的常见杂草种类。


三、生态与农业危害分析


(一)农业生产威胁


作为恶性杂草,黄鹌菜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显著危害。其发达的根系系统可深入土壤30厘米以上,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及光照资源。研究表明,在未防控的油菜田中,黄鹌菜覆盖度达30%时,可导致油菜减产25%-35%;在蔬菜种植区,黄鹌菜侵入会引发土壤养分失衡,降低蔬菜品质。此外,其种子易混杂于作物种子中,影响农产品纯度及商品价值。


(二)生态系统干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黄鹌菜通过快速繁殖与扩散,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抑制本地物种生长。在山地草甸及湿地生态系统,黄鹌菜入侵可导致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20%-30%,破坏生态群落结构稳定性。同时,其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化感物质,对周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四、经济与药用价值开发


(一)食用价值


黄鹌菜幼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C、E)和矿物质(钙、铁、钾),是传统野生蔬菜。其食用方式多样,可清炒、煮汤或凉拌,具有清香爽口的风味。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黄鹌菜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保健功能,已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开发的新资源。


(二)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药领域,黄鹌菜始载于《救荒本草》,其全草入药,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利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鹌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多糖成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乳腺炎痢疾等疾病。


(三)饲用与生态修复价值


黄鹌菜鲜嫩植株可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粗蛋白含量达12%-15%,适合饲喂家禽及草食性家畜。此外,其根系对重金属具有一定富集能力,在矿区废弃地、污染农田的生态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五、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一)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倒茬:通过水旱轮作(如水稻-旱作轮作)或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改变土壤环境,抑制黄鹌菜生长。

2. 深耕翻土: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25厘米),将表层种子翻入深层土壤,使其无法萌发;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减少种子留存。


(二)物理防治


1. 人工拔除:在黄鹌菜幼苗期(3-4叶期)进行人工拔除,需注意连根清除,避免再生;对于零星发生区域,可采用地膜覆盖抑制其生长。

2. 机械防除:使用中耕机在作物生育期进行多次中耕,切断黄鹌菜根系,破坏其地上部分。


(三)化学防治


1. 苗前封闭: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选用乙草胺二甲戊灵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形成药膜层抑制杂草萌发。

2. 苗后茎叶处理:针对禾本科作物田,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选择性除草剂;在阔叶作物田,推荐使用草除灵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控制剂量与施药时期。


(四)生物防治


1. 天敌利用:部分鞘翅目昆虫(如叶甲)对黄鹌菜具有取食偏好,可通过人工释放天敌昆虫抑制其种群数量。

2.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表明,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对黄鹌菜具有致病作用,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将成为绿色防控的新方向。


六、结论


黄鹌菜作为兼具生态危害与经济价值的多面性植物,需采取科学管理策略。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领域,应强化监测预警体系,结合区域生态特点制定差异化防控方案;在资源利用方面,可深化其食用、药用价值研究,推动产业化开发,实现有害生物向经济资源的转化。通过综合施策,最终达成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发展。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自然教育|| “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 - 天天要闻

自然教育|| “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

【来源: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_工作动态】当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生态密码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创新脉动不期而遇,一场以“‘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为主题的跨界盛宴,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学校精彩上演。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变形的弹性电池 应用前景广阔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变形的弹性电池 应用前景广阔

【CNMO科技消息】据报道,一种全新的弹性电池正在为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和软体机器人带来供电方式的变革。这种电池由瑞典一所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具备极强的柔韧性,即使被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依然能正常工作。 这款电池使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3D打印成各种形状。这为设计贴合人体曲线或模仿生物动作的电子...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 天天要闻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宣布研制出已知全球最小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这款机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凭借其精巧的机载电池、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不仅能自主启动,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转弯、跳跃及攀爬等动作。
撒哈拉沙漠动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 天天要闻

撒哈拉沙漠动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撒哈拉沙漠远不止骆驼和沙子。如果你想象的是一片只有热浪和风滚草的沙海,那么是时候重新考虑撒哈拉沙漠的动物了。地球上最大的炎热沙漠里到处都是生命,从速度如闪电的昆虫到能抵抗北非极端气候的超级寒冷哺乳动物。让我们来探索一些以撒哈拉沙漠为家的最非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闻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通过改变化学环境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与亮度的方法,为设计先进发光材料开辟了新途径。高等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同时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这些元素的发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 天天要闻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转子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研制的成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转子的性能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复杂,转子系统不断向高转速、细长轴的方向发展,其工作转速往往高于弯曲临界转速。在高转速下运...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城市。”英国国家科学和媒体博物...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闻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在尼泊尔语中,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萨加玛塔峰”。近日,首届 “萨加玛塔对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下帷幕。这场国际会议以 “气候变化、山地与人类的未来” 为主题,吸引了全球气候专家、政策制定者和环保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山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危机中的脆弱性及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称,尼泊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