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2025年05月20日06:30:17 科学 6844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城市。”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英国国家科学和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右)与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左)一起在上海科技节开幕式上走红毯。

这两天,她去了上海天文馆上海博物馆,为两座博物馆与城市景观的深度融合感到惊叹。唯一的遗憾是,上海科技馆正在闭馆更新改造,“所以我必须再来一次上海”。

图洛克的博物馆职业生涯始于她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当讲解员。“这段经历让我学会观察观众,理解他们如何与展品互动,进而更好地设计展览。”在她看来,科学传播的核心是人——生活中科技无处不在,博物馆的职责就是架起一座桥,让人们“重新发现”科技,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进而投身创造。

令图洛克颇为自豪的是,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就从小就是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粉丝,正是小时候参观科学博物馆的经历,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爱,这印证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影响力。

而今,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科技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学博物馆在公众理解科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2013年,图洛克承担了位于英国布拉德福的国家媒体博物馆的改造工作,她将该馆重新定位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学习中心,探索与当地社区合作。四年后,该馆更名为“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

“与艺术博物馆相比,科学博物馆在传播方式上的挑战更大。”图洛克说,从互动装置到视听媒体,科学展陈总是处于创新的最前沿。早在15年前,为展示一枚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芯片,图洛克带领团队设计了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展示装置,运用大量影像和访谈围绕芯片讲故事,“我们要让技术鲜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技术与自己的连接”。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图洛克在上海天文馆参观

面对ai带来的机遇,图洛克深感博物馆“经费不够用”,无法像游戏公司那样大手笔打造虚拟现实场景。“我们必须谨慎选择项目,确保将新技术用于科学教育,而非单纯追求炫酷。”她认为,现实体验和叙事深度或许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他们曾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让观众戴上头盔,体验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的过程。

如何让人们理解ai时代的“假信息”泛滥?图洛克和团队设计了一个展览,从19世纪早期摄影术开始讲述技术发展脉络,让观众理解“信息操纵”其实长期存在。“我们并不直接作出评判,而是启发观众自主思考。科学博物馆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证据,让公众自行得出结论。

图洛克认为,ai给博物馆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知识产权,若能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ai将极大提升藏品的可及性,为观众定制更多线上线下的观展体验。

三天行程,图洛克从上海同行的实践中获得不少启发。她期待未来能与上海的博物馆合作,为科学传播找到更多“通用语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闻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通过改变化学环境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与亮度的方法,为设计先进发光材料开辟了新途径。高等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同时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这些元素的发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 天天要闻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转子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研制的成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转子的性能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复杂,转子系统不断向高转速、细长轴的方向发展,其工作转速往往高于弯曲临界转速。在高转速下运...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城市。”英国国家科学和媒体博物...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闻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在尼泊尔语中,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萨加玛塔峰”。近日,首届 “萨加玛塔对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下帷幕。这场国际会议以 “气候变化、山地与人类的未来” 为主题,吸引了全球气候专家、政策制定者和环保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山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危机中的脆弱性及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称,尼泊尔在...
雷军回应美的研究小米 - 天天要闻

雷军回应美的研究小米

5月19日,@雷军 发文回应美的方洪波谈小米,“美的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两家相互学习,做更好的家电产品,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此前,美的方洪波在接受采访时称:“小米总裁卢伟冰去年来过一趟美的,给我们演示了一个 PPT,他们有宏大的愿景,大致是三年时间手机销量要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十年内要成为世界前五;大家电是...
多地直冲40℃以上 这场大范围高温还要热多久?专家解读 - 天天要闻

多地直冲40℃以上 这场大范围高温还要热多久?专家解读

眼下,我国北方正在经历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过程,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直冲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当地5月同期最高气温纪录,北方冬小麦区可能出现2至4天的干热风天气。为何高温这么强?还要热多久? 河南河北多地热到破纪录 为何高温这么强? 昨天(5月18日)开始,北方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来袭,...
动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杀,难说谁是赢家|传奇 - 天天要闻

动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杀,难说谁是赢家|传奇

长白山余脉与松嫩平原交汇地。一侧是起伏连绵的山岭和茂密的森林,一侧是浩瀚的草原。这里居住着一群黑尾野牛和一个灰背狼群。牛王“钢锥”是母牛,它有一对锐利的犄角,故得此名。狼王是“灰背”。它经常带领狼群出其不意地猎杀野牛。狼牛之战,构成了这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