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理大研究揭示:塑胶废物潜藏微生物群落或引发生态危机

2025年05月08日12:53:07 科学 1862

“以往我们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影响来评估塑胶污染的影响,但现在应更重视塑胶际带来的微生物威胁。”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助理教授金灵表示。

金灵介绍,塑胶废物及其附带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随水流或风等不同媒介长距离流动,破坏微生物品种的自然分布,加上病毒在塑胶际中能存活更长时间,并具有更强的传染力,容易加速病毒扩散,甚至导致疫情暴发。

由金灵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常被忽略、依附在塑胶废物上的微生物群落所带来的生态危害。该团队正推动建构全球数据库及模型,评估有害微生物随塑胶废物流动的轨迹及潜在风险。

港理大研究揭示:塑胶废物潜藏微生物群落或引发生态危机 - 天天要闻

金灵教授(左)与研究的第一作者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李长超博士(右)。香港理工大学供图

塑胶际或能携带病原体穿梭于不同的生态系统

目前全球每年约产生四亿吨塑胶废物,至今累计总量已达70 亿吨,但当中不足一成被回收,八成会积聚在环境中。塑胶由多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可为微生物提供丰富养分,形成在水陆环境中黏附于塑料废物的独特微生物群落——塑胶际。

有研究显示,重量约一克的海洋塑胶废物所附带的微生物生物量比1000升海水高出十倍。随着越来越多塑胶废物产生,由于其降解速度缓慢,意味着塑胶际正迅速扩大,并栖息了大量的微生物。

金灵及研究团队结合实地采集的样本及可开放取用的数据,分析在淡水、海水和陆地三种环境系统内,塑胶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样本,从而对塑胶际独特且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作出全面概述。研究成果已在跨学科国际期刊《The Innovation》上发表,更被评为2020年至2024年最受欢迎的论文。

研究发现,无论在哪一种环境系统中,塑胶际和该环境本身的微生物群落,在微生物的种类及共存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塑胶际的微生物群落更是由相互连结薄弱的特定微生物组成,在自然界中很罕见。

与自然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相比,塑胶际具有更显著的分解有机化合物能力,或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加速碳循环。尤其在淡水系统中,塑胶际中有大量能扰乱氮循环的细菌,会释放亚硝酸盐一氧化二氮等有害物质。

此外,塑胶际中对人类、动物及植物健康构成威胁的病原体也明显增加,当中更包括了部分本身不存在于该环境系统中的品种,显示塑胶际或能携带病原体穿梭于不同的生态系统。

金灵及团队早前应邀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上进一步阐述塑胶际带来的迫切环境问题。他们指出,由于塑胶碎片的大小从微米到几米不等,可以携带寄居的塑胶际微生物群,以多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例如小至亚微米的塑胶粒可以直接被农作物吸收,面积较大的塑胶碎片则容易被动物吞食。

建构全球数据库追踪塑胶际轨迹

金灵及团队强调评估塑胶际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的影响,以及预测其带来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并期望结合地面监测、实验及计算模型等不同研究成果,监测塑胶际穿梭于不同生态系统、地区和国家的流动轨迹、运输动态及归属。

金灵表示,这是一项复杂但可行的任务,需要广泛的国际及跨学科合作,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及通过物联网(IoT)连接的纳米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其关键在于规范化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并建立全球数据共享框架,以促进一致且可实行的见解。

金灵及团队正积极与全球伙伴,包括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等合作收集塑胶样本,建立全面的全球有害塑胶微生物群落目录,并绘制相关风险的流向图。他们利用现存针对塑胶废物迁移和积存状况的研究,开发一个用以评估和量化塑胶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的新模型。该模型以现有的塑胶存在数据和未来的排放估算为基础,并将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金灵介绍,塑胶际的严重程度因地理位置而异,并与区域性的人类活动、发展及环境管理密切相关。“通过先进的绘图与追踪技术,我们的研究有望加深对依附在塑胶废物上的微生物的迁移过程的理解,从而在关键领域进行更精确的风险评估和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这些数据将有助制定更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公共卫生策略,特别是在受塑胶污染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 天天要闻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随着夏季来临,水上活动增多。近期,有游客在广东珠海横石基沙滩、木头冲沙滩等地发现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样的物体,很多人还会用手触摸。其实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医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万别碰!据统计,我国沿海有30多种水母会蜇人。这些水母的触须上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 天天要闻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走进贵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来自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们端坐于操作台前,在无菌气流环境下小心翼翼地分离纯化菌种,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靠山吃山”的饮食传统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资源,...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 天天要闻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都说“运动能够抗衰老”,但也有些人发现自己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反而看上去面部皱纹好像变多了,更“显老”了。这也让很多人疑惑:运动究竟是延缓衰老的“良方”,还是过度消耗体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剂”?最近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揭开了真相。01运动是抗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 天天要闻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今天进入调查的第三天。前两天,由于大风、冰雪等不利天气影响,探测任务主要进行的是地面作业,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机正在进行冰川调查气象条件好转航空物探直升机已起飞作业在西藏仁龙巴冰川调查点,经过昨天一天的风雪,今天已经云开雾散,天气晴朗,适合航...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 天天要闻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 天天要闻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在过去一周的五一小长假里,国人再掀出游热潮,轻量化出行与高质量旅拍需求成为焦点。松典DC226K双摄相机凭借其“前后双芯、超清画质、智能操控”三位一体的硬核配置,直击年轻用户痛点。从商业级影像创作到一键滤镜直出,从便携设计到长续航能力,这款相机如何成为年轻人旅拍新宠?答案藏在技术细节中。硬核配置:前后双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