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2025年03月09日13:12:03 科学 1295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您听说过神农架的野人吗?传说这深山老林里住着浑身长毛、身高两米的“大高个儿”,能徒手撕开野猪的肚皮。但真相远比传说更刺激,有个不信邪的背包客,揣着卫星电话硬闯神农架深处,结果在海拔快三千米的悬崖边摔断了腿。

当搜救队找到他时,这哥们儿的冲锋衣被树枝刮成了拖把条,脚踝上还挂着条吸饱了血的蚂蟥,哆嗦着说:“这鬼地方,野人是没碰见,但连喘气儿都带着冰碴子!太遭罪了!”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神农架这地界儿,看着满山绿油油的树叶子跟大棉被似的,真要钻进去您就知道厉害了。老林子里的冷杉树能蹿到十层楼高,树冠把天遮得严严实实,大晌午的进去都跟傍晚似的。

科考队用红外相机拍到个新鲜玩意儿:一头通体雪白的黑熊正在溪边捞鱼,这白化品种搁别处活不过三集,在这儿倒成了常住户。您说邪门不邪门?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要说这神农架为啥能把科考专家都整怂了,得从它的“三板斧”说起。头一斧子就抡在您脚底下:这地界儿海拔从武汉江滩的高度,一口气能蹿到青藏高原边边上。

那些看着平平无奇的石头台子,都是地球造山运动留下的皱纹。有个叫“板壁岩”的景点,满地的箭竹林比钢针还密,早年间有科考队员在这儿迷了路,三十多个老乡举着火把找了三天愣是没找着人影儿。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第二斧子砍在您脑瓜顶上。您可别被“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文绉绉的词儿唬住,搁这儿一天能给您整出四季来。上午还晒得后脖颈子发烫,下午冰雹就能把硬壳小鸟冲锋衣砸得啪啪响。

前几年有个摄影团在神农顶拍星空,架着三脚架的工夫,雾气就跟棉花糖似的把人裹得严严实实,最后全靠拴着安全绳摸着石头才挪下山。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最要命的是第三斧子,这林子里住的主儿可不好惹。别看金丝猴在保护站跟人握手拍照乖得跟家猫似的,野外的猴群能隔着五十米把松塔砸您脑门上,保准又快又准又疼。

更别说那些真敢下嘴的,去年红外相机拍到金钱豹官门山溜达,这大猫的牙口比您家菜刀还快三分。想想吧,家猫您都打不过,就别说豹子了。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您可别以为这儿净是吓人的玩意儿。神农架就像个开了挂的“地球U盘”,存着好些别地儿绝种的活宝贝。就说那鸽子树吧,跟恐龙称兄道弟的主儿,现在全世界就这儿还能瞅见它们开花。

春天开花那阵儿,白花花的花瓣扑棱得跟真鸽子似的,老辈人说这是神农爷撒的药种子变的。

再说水里的稀奇货。大九湖湿地藏着种叫巫山北鲵的“水精灵”,这玩意儿长得像壁虎套了件紧身衣,其实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史前物种。更绝的是中国小鲵,这货的祖宗跟恐龙打过照面,现在还能在神农架的泉眼里找着它们搓澡。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要说最让科学家挠头的还得数白化动物白熊白鹿白蛇在这儿都不算新鲜,去年护林员还撞见只白化林麝

按说这白化病动物界就是找死,可神农架这些“白化怪咖”们活得倍儿滋润,专家们琢磨了二十年也没整明白这里头的门道。

现在您该明白了,为啥这地界儿明明守着长江汉江两条大河,却连个正经村子都盖不起来。头一重难关就是“吃喝拉撒”。

别看林子里蘑菇野菜遍地长,真敢下嘴的没几样:七叶一枝花看着跟西兰花似的,其实能毒翻头牛;江边一碗水听着解渴,其实是治跌打损伤的猛药。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第二重是“医”。离最近的二甲医院得开四个小时盘山路,前些年有个老猎户被毒蛇咬了,愣是骑着摩托车飙到卫生院,半道上拿裤腰带勒着大腿才保住命。更别说那些个蚂蟥毒虫,护林员的急救包里常年备着蛇伤急救药品。

最要命的是第三重“与兽为邻”。您听说过“驴头狼”没?这传说中的怪兽长着驴脑袋狼身子,跑起来比我送孩子骑的电动车还快。

虽说科学家还没逮着活体,但老乡家的羊圈可没少遭殃。更实在的威胁是野猪群,去年秋收,二十多头野猪一晚上拱翻了八亩玉米地,乡亲们敲锣打鼓放二踢脚才给吓跑。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看着这儿您可能要问:这么邪乎的地界儿,干脆封起来得了?话可不是这么说的。神农架现在成了全球生态研究的香饽饽,光去年就有三十多支国际科考队在这儿安营扎寨。

德国来的植物学家在这儿一蹲就是五年,最近刚发现个新种地衣,乐得直蹦唱起了德语版《好日子》。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要说最成功的还得数金丝猴保护。二十年前这群“金毛狮王”就剩不到五百只,现在靠着人工补食的法子,愣是给拉扯到一千五百多只。现在您去大龙潭基地,还能跟它们握爪自拍:当然得先交保育费。

不过这生态账可不好算。前些年偷猎的、挖药的把林子祸害得不轻,现在护林员个个练就了“千里眼顺风耳”。去年冬天逮着个挖天麻的,从望远镜里看见他穿着不正常的大号棉袄就给按住了,您猜怎么着?这哥们儿在秋裤外边套了三条毛裤,跑起来跟个棉花包似的。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神农架原始森林:野人传说背后的生死禁区,科学家不敢久留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百度百科《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

神农架林区政府《山水草木皆胜景》

澎湃新闻《神农架:北纬31°的绿色明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