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2024年12月14日04:42:03 科学 1508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今天是2024年12月14号,星期六,今日要闻有:

一、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了两种新的小麦品种,它们能抵抗一种叫赤霉病的病害。这项技术首次把一种抗病的植物基因加入到小麦中,减少了食物中的有害真菌。这个突破不仅提高了小麦的种植效率,还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粮食安全和健康,显示了农业科技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二、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建了一个新电站,用的是固态电池,能存很多电。这个电站特别厉害,能在很低的温度工作,每个月能给油田的油井提供很多电力。这个电站不仅电量大,而且用电效率很高,能反复充电放电超过6000次。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三、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投运,总装机容量16.6兆瓦,可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该平台创新采用双风机、双风轮设计,提高发电量4.29%。为确保两台风机平稳运行,搭载三个控制器实现协同。海上机位安装后,通过“黑启动”技术完成风机启动并运行,实现空转调试,为绿色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四、《科学》杂志选出了2024年的十大科学大事。最厉害的是新出的艾滋病预防药,效果特别好。中国科学家还找到了16.3亿年前的生物化石,帮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是怎么开始的。还有SpaceX的火箭能在空中回收,发现了新的磁性材料,还有藻类能固定氮气,这些都是超级厉害的科学发现。这些新发现不仅显示了科学家们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期待。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五、中铁十八局承建的田安高速张地隧道进口左洞顺利进洞,标志着田安高速全线最长隧道正式进洞,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田安高速全长约72公里,连接三明市大田县与泉州市安溪县。张地隧道全长4192米,地质复杂,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项目团队科学策划,绿色施工,助力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项目建成后将串联多条高速,成为连接三明泉州等地的重要通道。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要给退休的人多发点养老金,也要给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涨一涨,医保的补助也会增加。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更愿意花钱,刺激消费,让国内市场更活跃。同时,还要帮助中低收入的人增加收入,减轻负担,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钱去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七、中国电建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又有好消息了!这个水电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坝,现在已经填了2900万立方米的材料,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今年的建设目标。大坝有315米高,总共要填4600万立方米,发电能力达到200万千瓦。建成后,不仅能防洪,还能发电,对当地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八、贵州沪昆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段扩容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岩峰洞隧道(贵州境)施工任务完成。该隧道是连接云南的关键节点,隧道里车能开到100公里每小时,而且有六个车道。修这个隧道的时候,工人们遇到了不少地质难题,但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为贵州到云南,甚至到东南亚的交通提供了很大帮助。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九、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达到1.4万亿斤的新高度,国家统计局在13日发布的数据中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持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跨越1.4万亿斤的门槛。

事发于12月14日凌晨,传来9条好消息!一起来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 天天要闻

关注我,每天都看新鲜事,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