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2024年10月30日00:43:07 科学 1401

╭┈┈┈┈┈┈┈┈┈┈┈┈┈┈┈┈╮

聚焦艺人最新动态,传递圈内主流声音。

【晓今娱】全网特供“今日头条”独家首发,严禁转载

╰┈┈┈┈┈┈┈┈┈┈┈┈┈┈┈┈╯

【本文由 晓今娱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劳春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深情报道“树坚强”和“树小强”!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2024年10月28号晚上23:33,央视频发布消息:

【#树坚强树小强前排见证神舟飞天#[微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棵大榆树,生长在距离发射塔下不到100米的地方。每次火箭发射时,它都要经历热浪的炙烤,但每一次都能够浴火重生,它也因此被发射场的工作人员称为“树坚强”。2020年底,在距离发射塔架更近的地方,又长出一棵“树小强”。网友:树坚强和树小强的传承就像航天人的薪火相传~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央视频还发布了一则时长达01:11秒的短视频,该视频系央视女主播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道“树坚强”和“树小强”时的画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之处: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东风航天城,有一棵“树坚强”和一棵“树小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名“东风航天城”)载人航天发射场,有一棵不平凡的榆树,它从建场之初就屹立在塔架身旁,与“神舟”一起成长。由于距离发射塔架仅有50米,每次火箭升空时喷射出的炽热火焰都会烧蚀掉它的部分枝叶,但来年春天它又变得枝繁叶茂,正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才有了“树坚强”的美誉。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除了每次火箭发射激动人心的现场直播之外,央视多次对“树坚强”进行过报道。所以经常关注CCTV-13的观众朋友们对“树坚强”都不陌生,此次劳春燕老师在“树坚强”的报道可谓是推陈出新,因为以往央视在报道“树坚强”时只是这一棵树而已,而劳春燕此次在最新报道中表示,“树坚强”旁边又衍生了一颗小榆树,它叫“树小强”。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劳春燕高兴地说,“树坚强”有后了!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劳春燕老师一直是酒泉卫星发射任务的御用主持人

喜欢劳春燕的粉丝们会发现,这几天劳春燕老师既没有主持焦点访谈》节目,也没有出镜主持《东方时空》节目,原来劳春燕老师此次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报道工作了。2024年10月26号劳春燕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酒泉期间劳春燕老师还在航天镇河东里步行吃了羊肉粉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熟悉劳春燕的粉丝们都知道,她一直都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任务报道的御用女主播,最后,我们也期待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现场劳春燕忙碌的身影。

劳春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讲述“树坚强”和“树小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部分照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聚焦艺人最新动态,传递圈内主流声音。

【晓今娱】全网特供“今日头条”独家首发,严禁转载

╰┈┈┈┈┈┈┈┈┈┈┈┈┈┈┈┈╯

【本文由 晓今娱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