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时间|最闪亮的星:这些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4年06月25日07:20:11 科学 1654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的崇高荣誉。

人事时间|最闪亮的星:这些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2024年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汉大学的办公室里。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 图

李德仁生于1939年12月,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国际测量学界曾评价:李德仁1985年提出用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来处理测量误差,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未解难题。

人事时间|最闪亮的星:这些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6月13日,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里。

薛其坤,1963年12月生,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1999年8月9日,科技部宣布中国开始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这20余年里,共产生37位获奖者,大多是我国相关领域的奠基人。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王忠诚、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等。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也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同样是首届获奖者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出生于1919年,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也是迄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唯一的一名女性获奖者。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一个新药。2015年10月,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为目前我国科技界含金量最高、奖励力度最大的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以下三点全部满足: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二、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三、获奖项目必须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据央视报道,科技奖励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制度,是我们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体现三大特点。首先,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评审组设置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构成,强化重点领域。其次,完善提名机制。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压实提名者对材料把关、协助异议处理核查等责任,要求提名者与候选者所在单位对候选者政治、品行、作风、廉洁等情况做好审核把关。此外,加强评审把关。按照水平高、作风硬的要求严格遴选专家组评审委员会,加强评审信誉管理,强化纪律约束,加强对候选者的诚信审核,依规做好异议处理工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 天天要闻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又开始流行,但6月28日大兴消防的一场实验揭示,降温喷雾在车内密闭空间使用时,如果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门提醒,谨防“降温神器”变“伤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气温36摄氏度,下午2点多,迎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在北京市天交报...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早上6时许,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淮河蒙洼蓄洪库,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并且出现了青头潜鸭与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画面。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天天要闻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马钢矿业罗河矿参与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罗河铁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作为该获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高带宽无线通信、电机车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号结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连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也一并“快递”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开舱取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月壤”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梦 共赴苍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带领科研团队协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 天天要闻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邓小红 泸州观察 魏杰/文图“观景台修好之后,大家看野生猕猴就更方便了,给我们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动了我们周边村民摆摊创收。”6月26日,古蔺县白泥镇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猕猴观景台的位置摆起了小摊。古蔺县地处乌蒙山区,辖区内佳木葱茏,成为众多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乐园”。据统计,古蔺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