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2024年04月21日12:55:33 科学 1932

近日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截至目前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

这一消息让人欣喜

也让我们不禁想到那位仰望星空的老人

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从壮年到暮年,他一生探索宇宙奥秘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南仁东和FAST(“中国天眼”)的缘分要从1993年说起。

那一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多国天文学家联合提出了一个宏伟计划: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刚刚担任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的南仁东与一批国内天文学者达成共识,争取把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建在中国。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然而不久后,来自国外的一封邮件给南仁东等中国的天文学家们浇了一盆冷水。一位荷兰的同行朋友表示,他不相信一个发动机都造不好的国家,能造出大型射电望远镜。

国外朋友的这句话大大冲击了南仁东的内心。

结合种种原因,中国的天文学家们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南仁东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由中国独立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而且口径至少要超过300米。

跋涉在大山深处 为“中国天眼”选址

1994年,南仁东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也就是“快”,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技术和工程上的巨大难度,让许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

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还不到30米,要独立建造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个浩大工程。工程该怎么建?建在哪里?能不能建成?都是未知数。

在国内外均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困难一个接一个来,他们就一个接一个解决。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南仁东在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

为了给这个理想中的“巨无霸”找到合适的“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瓢泼大雨,山洪裹着砂石,连树都能冲走,在外勘探的南仁东靠着救心丸爬回垭口。

这样的艰险,在选址的十余年里,时刻伴随着南仁东,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

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

南仁东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天眼”。

2015年,也就是FAST项目后期,南仁东被确诊肺癌晚期。患病以后,感觉时间不多的南仁东,心情愈发迫切。在他心里,未完成的工程永远是第一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不久后,做完手术的南仁东又出现在了工地上。由于手术伤及了声带,他只能操着嘶哑的嗓音在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和具体细节。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2016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文学大科学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落成。“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且探测距离最远的射电望远镜,可以达到137亿光年之远。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永远地闭上了他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眼睛。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在南仁东离世不到一个月,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南仁东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也化作天上的一颗星,用闪烁的光芒引领着中国天文学家们,继续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今天,请再一次仰望星空,致敬南仁东先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福州是一个奇迹,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见 - 天天要闻

福州是一个奇迹,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见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湾。像福建省省会福州这样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会,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构造的一个奇迹。▲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围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围,基本没有缺口河口最常见的是三角洲。
展现科普独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圆满落幕 - 天天要闻

展现科普独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圆满落幕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5月17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成都成功举行。四川省科技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敏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正林出席比赛并担任评委。成都海关、省气象局...
中国与巴西推进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闻

中国与巴西推进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国、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历史(1988 年 7 月中巴签署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协议书),此前已联合研制多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为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50 余万景遥感卫星数据。国家航天局官方现宣布,局长张克俭 5 月 16 日以视频方式与巴西航天局马可・安东尼...
NASA供应商:阿波罗号把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送上去毫无实际意义 - 天天要闻

NASA供应商:阿波罗号把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送上去毫无实际意义

在探讨NASA阿波罗登月计划及其科学价值时,我们不能仅仅从物资运输的角度来衡量其意义,而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科学与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综合考量。阿波罗计划,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其深远影响远远超越了“送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或“带回几百公斤月球岩石”的表面现象。
"巴铁惊喜!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 天天要闻

"巴铁惊喜!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震惊!最新消息传来,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确认,嫦娥六号在执行月球探测任务期间,成功释放了一颗神秘卫星。这一突破性的事件令整个航天界为之振奋,更让国内外航天爱好者纷纷瞩目。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引发科技热潮中国航天科技再上新高峰!
台湾网友泪目感叹:“团团”“回来”了! - 天天要闻

台湾网友泪目感叹:“团团”“回来”了!

17日,台北市动物园在“濒危动物故事馆”展出已病逝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的形态标本。据悉,“团团”做得非常逼真,包含舌头、蛀牙、口水都真实呈现,唤回粉丝们与它共度过往点滴。“好想念‘团团’!”“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搭建粤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广州坚持科普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 - 天天要闻

搭建粤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广州坚持科普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

5月17日下午,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东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主办的2024年粤港澳科普交流系列活动暨科普能力培训会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成员单位代表、科普融媒体战略共建单位和媒体单位代表等约300人参加会议。记者了解到,近...
涉及13栋楼!通州这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脑”和“机器人” - 天天要闻

涉及13栋楼!通州这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脑”和“机器人”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了解到:这段时间,路过北苑街道帅府园小区的市民群众不难发现,一排排老楼被围起绿网和脚手架,工人们正有序地为老宅“换新装”。区别于其他项目,沙盘模型、智慧大脑、电动施工平台、外墙喷涂机器人……帅府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赋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