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2024年03月22日10:05:04 科学 1409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飓风拉里(图片来源:MEGAN MCARTHUR)

2021年8月30日,一个起源于非洲西海岸沿海地区的热带低压,逐渐发展成了一场飓风——飓风拉里(Hurricane Larry)。9月4日,拉里在大西洋中部达到了4级(风速达到178~208千米/小时)。随后它穿过百慕大东部,于9月11日凌晨在加拿大纽芬兰岛(Newfoundland)的大博纳湾登陆

就在纽芬兰居民忙着应对和躲避飓风的时候,位于登陆地点130千米外的一群科学家却兴奋了起来,他们正充满期待地迎接着飓风拉里的到来

纽芬兰岛人口密度极低(1.4人/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且工业发展十分有限,因此很少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而飓风拉里在登陆纽芬兰之前的路径都在海上,没有到达过主要的陆地区域。对这群科学家来说,这是研究一个重要问题的极佳机会:从海洋来的飓风,能给陆地带来多少微塑料?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纽芬兰之景(图片来源:Tango7174 - CC BY-SA 4.0)

从海洋到大气,又回到陆地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任何塑料制品的使用、生产、丢弃过程都可能产生微塑料。陆地上产生的微塑料颗粒可能进入河流,最终又流入海洋。此外,航运和捕鱼等人类海上产业也可能为海洋带来微塑料。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海洋中的微塑料(图片来源:unsplash)

此前,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当塑料进入了海洋,会一直随着洋流流动。在此过程中,微塑料可能会被海洋生物吸收,或是沉入海底。除非是在偶然之间又被洋流冲上海滩,否则它们会长期留在海洋。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比起被洋流冲回海岸,海洋微塑料还有更高效的方式回到陆地。比如,一些塑料颗粒可以通过海洋中气泡的破裂或海浪的作用进入海洋上空的大气,这些微塑料的尺寸和密度较小,可以被大气带到很远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就可能被带回陆地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通过气泡和海浪进入空气(图片来源:Allen et al,2020)

而像拉里这样的强飓风,可能会加剧上述过程,让更多的微塑料从海洋进入空气。而这些含有微塑料的空气会随飓风一起移动,在飓风遇到陆地或较冷的水域开始减弱时,其中悬浮的微塑料就可能通过强降雨等方式回到陆地。

那么,飓风拉里给纽芬兰带去了多少微塑料呢?

每天每平方米撒下数万微塑料

这些在纽芬兰等待飓风的研究者,在开阔地面上放置了一个直径200毫米、高1米的玻璃收集装置,并用木桩将它紧紧地固定在地面上。装置内有一些超纯水,可以捕获从空气到达地面的物质,包括微塑料。在飓风达到这个装置所在区域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几天里,研究者每隔六个小时,就会收集一次装置内的样本,并换上新的超纯水为下一次收集做准备。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收集装置(图片来源:Dalhousie University)

在9月9日到9月12日的时间里,他们一共收集到了11份样本。结果发现,在飓风路过采样点区域之前或之后,每天每平方米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00到3000粒之间,而在飓风拉里经过采样区域时,每天每平方米落下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最多达到了113 569(±29 215)粒。而实际数量可能比这个测量的数据还要高,因为这项研究没办法统计直径小于1.2微米的微塑料颗粒。

从样本里收集到的微塑料中,含量最多的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这种塑料成分常被用于海洋工业活动,因为它能抵抗来自藻类或海洋细菌的生物污损(biofouling,生物附着在材料上使其性能下降或损坏)。其次是丙烯酸(acrylic)和聚酯(PES),主要来源是服装中的合成纤维,这意味着这些微粒很可能是从陆地废水到达海洋中的。

对飓风路线的分析表明,飓风拉里在抵达样本收集点的48小时内,很可能经过了北大西洋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垃圾带,该区域海面微塑料浓度达到了每平方千米580 000粒。这种巨大海洋垃圾带是由于洋流将海洋微塑料带到世界各地,并集中在流涡(gyre,大尺度海水闭合环流)中形成的。

飓风拉里也掠过了拉布拉多洋流(Labrador Current),而拉布拉多洋流带来了来自北冰洋的海水。而即便是北冰洋下7米深的水域中,大于50微米微塑料的浓度也达到了每平方米282粒

微塑料循环

纽芬兰是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本该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美丽,远离人类的污染,但飓风拉里却能在这个地方每天每平方米撒下数万粒微塑料。纽芬兰有着许多湖泊,许多微塑料可能落入了这些湖泊中。而由于湖泊的流入流出有限,这些微塑料可能会在其中停留很长时间,影响湖泊中的生态系统

但纽芬兰并不是唯一被微塑料入侵的自然之境,此前也有研究在偏远山区中检测到来自大城市的微塑料。甚至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内,都出现了微塑料的痕迹。在2020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122吨微塑料沉积在美国西部的保护地里。更为离谱的是,科学家甚至在北极的雪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美国国家公园和其它野外保护地中的微塑料(图片来源:Brahney et al,2020)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环境中微塑料颗粒的流动,就和氮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塑料循环

地面上的微塑料可能进入大气中,也可能渗入地层,迁移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水中的微塑料也可能转移到空气中,或者成为沉积物,或流向海洋等其它下游生态系统。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微塑料,又可能会被该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摄入,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微塑料还可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向更高营养级传递,不过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微塑料循环(图片来源:Rochman & Hoellein,2020/Science)

但至少有一点比较明确:我们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了。就算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虽然这是个很不现实的假设),空气和水源中的微塑料也可能随着呼吸和饮食进入我们的身体。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初步,但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在更大尺度上,微塑料还可能对气候产生大规模影响。比如被分解后产生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影响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从而影响大气层热量传递;影响云的形成,从而影响降水模式……

所以,微塑料大概已经是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吧。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经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科技领域信息汇聚中心、数据挖掘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

知识中心网址:
https://www.ckcest.cn/entry/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夏文辉 记者 卢小伟)5月20日上午,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在长沙召开。14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为加快推动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新思路、新方案。 曹正平 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沈岩、高福、贺福初、顾宁、陈晔光、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