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2024年02月25日23:05:14 科学 1743

PB级光盘真的能实现?

1TB的硬盘你可能听说过,但1PB的光盘你听说过吗?据说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光盘里面,可以存下一个机柜的数据,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我国上海光机所就在2月22日宣布研发出了“超级光盘”,单盘容量达到了PB量级!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个储存容量的单位

最小的叫做bit,简称b。

b再往上,就是B、KB,MB、GB、TB、PB。每增加一个单位,储存容量就得提升1024倍,以此类推。

像咱们以前的光盘,最多也就存100GB,再往上就不行了。因为衍射极限突破不了,导致信息点无法进一步缩小。也正因如此,所以光盘时代慢慢也就没落了。如今咱们见到一个光盘,就跟见到古董似的。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然而,现在要告诉你,光盘衍射极限是可以突破的,你敢相信吗?

早在1994年,德国科学家Stefan W. Hell教授,就通过受激辐射损耗显微技术,证明了衍射极限能被突破,他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只要心够大,光盘的储存容量将永无止境。

像如今上海光机所的博士后,赵苗,就负责了这个光盘扩容的课题。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根据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阮昊的说法,在该课题上,研究所给赵苗配备了6个导师,每个导师都属于各自领域的大拿。可见,赵苗已经掌握了6本武功秘籍。只要一门心思搞突破,成功是迟早的事儿。

当然了,在课题开展之前,赵苗还只是一名硕士。而且在项目前面三四年的时候,这个课题似乎没有一丝成功的迹象,以至于赵苗差点儿放弃了这个项目。好在有硕士文凭的牵制,使得赵苗只能一鼓作气往前冲。不然的话,毕业证就拿不到了。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7年时间的研发后,赵苗团队终于成功做出了全球首款PB量级储存光盘。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按照赵苗的说法,这款光盘依托“双光束超分辨技术”“聚集诱导发光存储介质”两大优势,在信息写入和读取方面,轻松就能突破衍射极限。

而且由于材料透明,所以它能发挥光的优势,进行三维储存。据说单盘储存容量就达到了1.6PB。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PB级光盘能存多少?

1.6PB的光盘是一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如今一个机柜的数据,就是1个多PB。这款光盘容量能有1.6PB,相当于把一整个机柜的数据全给存进去了。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啥叫机柜?简单来说,就是许多台服务器的叠加。服务器的数据量,大家都懂。像咱们平时玩的游戏、社交聊天、监控录像等,全部存在服务器里。

可以说,服务器就相当于数据的仓库一样,有多少收多少。而这也从侧面印证出了PB级光盘的容量有多大。

除了容量大以外,这款PB级光盘的寿命也很长。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如果是普通光盘,寿命一般也就5年左右。毕竟随着储存介质不断磨损老化,数据也会随之消逝。

但PB级光盘不同,它经过加速测试后,寿命达到了40年左右。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PB级光盘的寿命在今后有望达到50-100年。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可以说,一旦这款光盘成功问世的话,今后咱们只需要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就能储存海量的数据了。

当然了,像这类光盘中储存的数据,一般来讲,都是属于冷数据。啥叫冷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不经常调用的数据。这类数据比较繁杂,占比也比较大。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目前全球产生的数据中,有将近80%都是属于冷数据。比如医疗方案、银行条款、税务凭证、

影视资源等,都是属于冷数据。它们也叫离线数据。像这类数据,就适合光盘这种低成本的设备来储存。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热数据。热数据就是那些经常被调用和访问的数据。

比如热度榜上的新闻资讯,你和你女朋友的聊天记录等,都属于热数据。它们也叫在线数据。这类数据往往使用频率高,所以需要用半导体这种读取速度快的设备来储存。

但相对来讲,半导体储存的成本也比较高。这也是为啥一个芯片要卖这么贵,毕竟人家是专门服务于热门数据的,可不就贵起来了?好在这些热数据只占全球总数据的20%,不然的话,地球上的那些储存芯片根本就不够用。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有啥用?

当然了,甭管是热数据,还是冷数据,如今都已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华为董事长梁华,就曾在一场大会上表示:“全球每人每天会产生1.5GB的数据”。如果把这个数字乘以80亿,那就是120亿GB。这么多的数据,想想就令人感到惊悚。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此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官网上披露的一份资料来看:截止到2020年,全球积累的数据量,一共达到了44泽字节(ZB),比现在可观测到的星星数量还要多40倍。

可见,今后咱们需要用更多大容量的储备介质,才能把这么多数据给“安置”下来。不然的话,未来的各项设备,说不定就会被海量的数据给撑爆了。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这些数据存着有什么用?删了不就完了?

其实数据的作用大着呢。在如今的前沿科技论坛中,数据有着“未来石油”的称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做个简单的类比:石油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和积累,才能慢慢诞生的。等到人类将其挖掘出来,才能创造一定的价值。

同理,数据也是一样。在这些年里,数据也在不断的积累和演化。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比如大家在淘宝上买东西,在抖音上追短剧,像这些就属于碎片数据,也就是相当于远古时候的动植物骨骸。一旦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做成柱状图、统计表之类的东西,是不是就能为我所用了?

现在的一些数据分析公司,就经常从海量的数据中“挖石油”。然后利用这些挖到的“有价值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商业风口。许多政府部门也经常利用这些数据来做好政策布局。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数据的价值不可估量。当你真正意识到数据的宝贵以后,说不定别人早就已经把它给挖完了。

所以说,在今后的科技比拼中,除了拼那些芯片、半导体以外,还得拼存储设备。比如咱们前面提到的PB级光盘,就是一个很好的比拼神器。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PB数据! - 天天要闻

当这款PB级光盘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时候,说不定数据石油的时代,就会由我国来把控了。如此一来,又会多出许多造富神话。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葛世荣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经省政府研究决定:聘任葛世荣为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此前,葛世荣担任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葛世荣个人简介葛世荣,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荣在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 天天要闻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时强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龙形”不明飞行物。有网友听到老牛般的咆哮声类似“龙吟”。(视频剪辑:陈歆铃 综合四川观察、南京新闻)(来源:北京日报)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
光博会将于5月15日在光谷启幕,全球近百项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闻

光博会将于5月15日在光谷启幕,全球近百项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国内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地位高、国际化水平高、观展人数多的顶级盛会之一。大会首次规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 天天要闻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通讯员:罗晓萍、徐玲玲 审核:大庆、彦平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5月8日,武汉市江夏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夏区教育局、武汉科技馆联合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来到了江夏区金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