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2023年10月08日09:40:04 科学 1717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作者:朱可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制造新能源,让人类过上永久的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那为何说制造终极能源,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因为中国掌握了人造太阳的技术。

这个事情发生在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在法国开始组装,35个国家的领导人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庆祝。

由中国、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在一起建造。这个热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是,在地球上模仿核聚变的整个过程,通过核聚变释放出能量。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然而,如何约束核反应堆的能量运转?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需要一亿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在地球上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适应一亿摄氏度以上高温?这是个技术难题。谁能拿下这个技术难题,谁将在人造太阳的研制中掌握主动权。

早期的西方科学家做了很多的试验,包含磁镜、仿星器等设备,这些试验都在1950年代进行。

美国科学家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去做这些试验,代号舍伍德工程。到1958年,英国人的ZETA计划比舍伍德工程后来居上了,苏联科学家提出了环状磁性器的概念,也对美国有所赶超。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于是乎,美国、英国和苏联在一起搞人造太阳计划,计划搞到了1996年,苏联都解体了也没有搞出来。

那这个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中国对人造太阳的研究是风景这边独好。

1970年代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紧接着,中国科技成果井喷式发展,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和核潜艇都陆续问世。

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小型的环状磁形器,为后来中国参与人造太阳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把研制人造太阳的T7装置给了中国。中国利用此前的技术积累,在合肥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经过中国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到了1994年,中国成功掌握了托卡马克技术,建立东方超环。中国的东方超环能让等离子形态的物质在1200度的高温下维持400秒的稳定。

紧接着,中国科学家通过努力实现了东方超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掌握了托卡马克技术,就纷纷邀请中国加入人造太阳的俱乐部。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美国看到中国加入了人造太阳,也决定加入,欧盟和日本加入了人造太阳。人造太阳的地址选在了法国。

2019年,中核集团和法国联合成立中法联合体,加速推进人造太阳的建设。

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都给中国生产,足以说明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对中国核能技术的高度认可。2020年5月,中国圆满完成底座安装。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中国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掌控,引发西方国家的普遍担心了。但担心有啥用呢?人家中国技术的先进就摆在那里。西方质疑西方的,中国自己去做自己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中国计划在2025年完成IFTR项目。

中国计划在2035年建成自己的聚变工程试验堆。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2050年,中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将实现商业招标,为人类带来真正的永久能源,届时全球可能会掀起来新一轮的工业和科技革命了。

现在,全球最先进的托卡马克技术包含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的相关研发技术。只不过,中国的技术已经大规模实用了,其他国家的托卡马克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近代的中国因为科技的不发达,吃了亏。

1964年原子弹的爆炸,让中国迈入大国行列。

制造人类终极能源,为何中国是最有希望的? - 天天要闻

而人造太阳的研制成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感谢这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让中国的尖端科学屹立于世界前列。科技实力是话语权,我们有了科技实力,我们不会惧怕任何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