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诺奖“阿秒”是什么?我国首个阿秒激光装置正在建设中

2023年10月03日23:43:04 科学 1533

10月3日,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来自美国德国瑞典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产生阿秒光脉冲以研究物质中电子动力学的实验方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成功获奖。这一次的颁奖,也让“阿秒研究”走出学术圈,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什么是“阿秒”,“阿秒研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记者邀请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潘义明进行了解读。

“人们对“快”的追逐,让 “相机快门”时间单位越来越小

探寻“阿秒”的定义之前,潘义明提出了一个19世纪学界颇为津津乐道的问题:赛马时,马儿在奔驰时,四条腿会同时离开地面吗?

19世纪,美国企业家和政治家利兰·斯坦福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为了进行验证,斯坦福找到了著名的摄影师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以寻求帮助。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录像功能还没有诞生,当时相机快门的反应时间要15秒甚至1分钟。但马儿又跑得如此之快,要进行验证极其困难。迈布里奇不仅改进了当时的快门设计,还在跑道上放了一共12处相机和机关。每当马跑到相机前,就会触发机关拍下照片,最后将12张照片拼在一起,就形成了马儿奔跑的全过程了。

通过拼接后的照片,人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快马奔驰时,的确有那么一个瞬间四条腿会同时离开地面。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电影技术。

科普诺奖“阿秒”是什么?我国首个阿秒激光装置正在建设中 - 天天要闻

科研人员由此提出疑问:快马的奔驰尽管很快,但也顶多是在0.01秒的数量级。那么,如果想要观测到更快的运动呢?各种超快的事情都可能在一两飞秒(fs)之内发生,如果你的闪光灯太慢,你就会漏掉这些转瞬即逝的镜头。因此科学家们努力钻研,争分夺秒地研制更细微更精确的“时间窗”,用它来观察物质世界。

举个例子,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运动,又或者是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运动的捕捉,显然就不能靠普通相机来完成,这需要更短的曝光时间。“皮秒”,“飞秒”的概念逐渐诞生。“皮秒”(10的负12次方秒)可以观测到分子转动的动力学过程,“飞秒”(10的负15次方秒)可以观测到化学键的振动动力学。利用超快光学观测这些超快现象中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物质和分子的理解。

有了“阿秒”,人们才得以顺利看见了“光”

如果,物质运动得比分子还快,怎么办?比如一闪而过的“光”。在“阿秒”诞生之前,仅仅靠着 “皮秒”和“飞秒”,人们还是看不见光。对于“快”的追逐,让“阿秒”的诞生有了历史性的意义。

科研人员曾不止一次应为“追光”而获得诺贝尔奖。1999年,亚米德·齐威尔因为“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超强超短激光的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 就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阿秒”的获奖,更是让人们对于“瞬间”的捕捉,精确到了10的负18次方秒。目前,世界上最短的单个阿秒光学脉冲是53阿秒和43阿秒。

这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单位,到底有多短呢?科研人员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1秒中光传播的距离可以绕地球7.5圈,而1阿秒中光只能从水分子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换个角度,如果将1阿秒与1秒相比,相当于将1秒与宇宙的年龄相比。

2004年,阿秒条纹相机诞生,人们得以顺利捕捉“光”的存在。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潘义明告诉记者,通过条纹照相技术,科研人员可以获得阿秒脉冲信息,物质内部电子运动的信息,驱动激光脉冲的电场信息。“我们可以看见‘光’,这是阿秒的能力,不是其他学科能够替代的。”

科普诺奖“阿秒”是什么?我国首个阿秒激光装置正在建设中 - 天天要闻

我国首个阿秒激光装置正在建设中

“阿秒”成为了科研人员探索电子世界的新工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阿秒研究势在必得,有了阿秒,很多理科实验中的相关原子尺度内动力学过程会看的更加清楚,人们对于生物蛋白、生命现象、原子尺度等相关研究会更加精确。”潘义明说。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认为,相干光脉冲从飞秒进步到阿秒,不单是时间尺度的简单进步,更重要的是将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能力,从原子分子运动推进到了原子内部,可以对电子运动和关联行为进行探测,从而引发了基础物理研究的重大革命。精密测量电子的运动,实现对其物理性质的理解,进而控制原子内电子的动力学行为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有了阿秒脉冲,我们就能测量甚至操纵单个微观粒子,进而对微观世界,也就是一个被量子力学主宰的世界,进行更基础更具有原理性的观察和描述。

虽然这一项研究距离普通大众的距离还有些遥远,但“蝴蝶翅膀”的煽动,必将引发科研“风暴”的来临。在我国,阿秒激光相关的研究被纳入国家重要发展方向,已经建成的相关实验系统及正在规划的科学装置,将为阿秒动力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创新手段,通过观察电子运动,成为未来时间分辨率范畴的最好“电镜”。

据公开信息,在我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在规划一台阿秒激光装置。据介绍,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院西光所共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参与建设。通过高起点设计,建设具有高重复频率、高光子能量、高通量及极短脉宽的多束线站,提供最短脉宽小于60as、最高光子能量可到500eV的超快相干辐射,并配备建设相应的应用研究平台,建成后综合指标有望实现国际领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