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在生物医药和健康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每周约6500万人感染。这是继续核酸检测,打疫苗的节奏吗?
钟院士说,今年4月底,5月初有过一个新冠感染的小高峰,这是他们预料到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也很快到来,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现在主要是防重症。
钟院士表示,研发针对,XB 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很重要,目前已有两种针对该变异株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也被批准。
钟院士还表示,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此前,钟院士曾表示,中国已经有11到12亿人感染过新冠,那这一波疫情高峰是不是多数是“二阳”?感染后症状又是怎样呢?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近两周,新冠接诊人人数确实要比之前多。其中大部分是“一阳”,“二阳”占比约为一成多一点。“一阳”患者多为老年人,“二阳”患者多为2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可能与他们社会活动较频繁有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胡必杰表示,根据临床观察吗,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两位医学专家根据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应该有较强的参考性,结合钟院士的发言,由此可见我们不用太担心,症状不是严重,但也不可大意,传染率很高,还是要注意防护,毕竟谁也不愿意发热、咳嗽。
至于做不做核酸,打不打疫苗,就要看政策要求和个人需求了,个人认为做检测,用疫苗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前提是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保证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疫苗的有效性。
在此,也给大家整理一份有关专家给出的防护建议:
1、保持良好的心态。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过于焦虑没有发生的事情。
2、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室内保持通风。
3、合理作息不熬夜。睡眠不好,免疫力会降低,病毒会趁虚而入。
4、科学安排饮食。多吃含蛋白质多的瘦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多吃水果、蔬菜。
5、远离烟酒,多喝水。
6、适度锻炼。做一些有氧运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