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2022年11月28日22:00:03 科学 1230


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 天天要闻

101.发射___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1火箭首次采用了冯·卡门曲线头锥。这种看起来就像蒙古包穹顶的前锥段设计,不仅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和脉动压力,还能增加整流罩内的容积,为有效载荷提供了更大空间。

A.天宫一号

B.神舟十号

答案:A

102.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推进技术主要分为___和特种推进两大类。

A.物理推进

B.化学推进

答案:B

103.航天员因为长期飞行回家后,在隔离恢复阶段,要让航天员___,然后才能适度活动,改善心血管调节功能,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理疗保健和身心调养。

A.保持与之前相同的运动强度

B.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膳食营养

答案:B

104.依据火箭____的航天涡轮泵技术研发出的各种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用产品就是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

A.助推器

B.发动机

答案:B

105.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成功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舱门,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身着我国新一代“__”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后续协同开展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C抬升、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操作。

A.梦天

B.飞天

答案:B

106.我国的天链系列卫星属于____。

A.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B.气象卫星

C.导航卫星

答案:A

107.目前认为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____。

A.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B.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太阳大气

答案:A

108.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是____o

A.人造卫星

B.飞船

答案:A

109.《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___建设。

A.国际月球科研站

B.探测器

答案:A

110.主要用于模拟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返回和着陆时的冲击,研究冲击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训练设备是__。

A.离心机

B.冲击塔

答案:B

111.进入太空停留数天的种子都会发生可以观测到的基因突变。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12.2021年9月16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以___方式转运至发射区。

A.垂直

B.水平

答案:A

113.天宫号空间站由____货运飞船负责运送推进剂、电推工质、设备载荷和其他消费品,并负责销毁废弃物的任务。

A.天舟

B.神舟

答案:A

114.空间环境中的重力场、太阳辐射将会影响航天器的轨道与寿命。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15.为航天员创造适宜于生活和工作的人造大气环境的设备系统称为___,它的基本功用是维持密闭舱中规定的大气温度、湿度和压力,控制大气成分,净除二氧化碳和微量污染。

A.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系统

B.二氧化碳控制系统

C.人造大气环境控制系统

答案:A

116.亚太6D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____通信卫星,代表了我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民商用

B.军民两用

答案:A

117.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___。

A.第一、第二、第三字由速度

B.最小环绕速度、最小逃逸速度、最小飞离速度

C.环绕速度、脱离速度、飞出速度

答案:A

118.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称___。

A.“921”工程

B.三步走工程

答案:A

119.以下哪项不是航天技术的应用?___

A.北斗定位项圈被用来研究藏羚羊的迁徙

B.北斗数字牧场的应用使牧民可以实时了解收群放养情况

C.太空医学领域中的外层覆膜技术被应用开发成一种喷发定型摩丝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

答案:D

120.太空种子具有一定放射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危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 天天要闻

121.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___。

A.修正

B.机动

答案:B

122.在载人航天的专业词汇中,垂直转运是特指搭载了载荷的火箭从____以垂直固定在发射平台的方式转移至_____。

A.总装测试厂房、发射塔架

B.生产车间、发射平台

答案:A

123.我国将在重庆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中国复眼”,可实现高分辨率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小行星,“中国复眼”,是___二期项目。

A.机载相控阵雷达

B.无源相控阵雷达

C.分布式雷达

答案:C

124.天宫一号是以无人状态进入太空的,它既是交会对接过程中的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是我国第___个可以在轨道上长期独立运行的可载人空间飞行试验平台。

A.一

B.二

答案:A

125.肉眼可见但不常见的云雾状小天体是___。因其靠近太阳时,后面拖着亮而长的尾巴,被俗称为“扫帚星”。

A.行星

B.彗星

C.流星体

答案:B

12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通话功能。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7.对地观测卫星常采用准回归、太阳同步、低高度的__。

A.近圆轨道

B.抛物线轨道

答案:A

128.人类的海洋环保意识逐渐增强,____可以运用它携带的高科技的遥感装备,对地球进行扫描监测,高效地帮助我们发现海洋环境问题。

A.遥感卫星

B.中继卫星

答案:A

129.2021年10月羲和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实现____零的突破。

A.月球探测

B.太阳探测

C.火星探测

答案:B

130.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迎角越大,受到的横向作用力越小。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1.金融管理部门通过使用北斗____功能,可以实现金融计算机网络时间基准统一,保障金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A.授时

B.短报文通信

答案:A

132.遥感卫星中的____通过三星编队飞行可快速形成有效的干涉基线,开展地面形变干涉测量的业务化运行。

A.北斗二号卫星

B.高分三号系列卫星

答案:B

133.载人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后,逃逸塔会随着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飞行。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4.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于___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此次任务中,科研人员在飞船里安装了形体假人及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医监设备和舱内辐射环境监测设备等,并进行了相应试验。

A.太原

B.西昌

C.文昌

D.酒泉

答案:D

135.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主要由资源舱和实验舱两部分组成,其中资源舱的主要功能是_____。

A.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一个清洁、温度与湿度适宜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B.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

答案:B

136.天问一号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统、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7.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是___,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A.土星

B.天王星

C.木星

答案:C

138.在火箭点火腾空而起时,总会有一股巨大的白烟随之升起,有些“腾云驾雾”的感觉,其实这是___。

A.大型灭火器喷出的泡沫

B.导流槽内产生的水蒸气

C.燃烧形成的烟雾

答案:B

139.《202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利用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等空间实验平台,开展空间环境下的生物、生命、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持续深化人类对__的认知。

A.基础科学

B.应用科学

答案:A

140.天链二号01星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在充分继承了第一代中继卫星技术状态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加先进的___,配置多副新型天线。

A.实时技术

B.有效载荷技术

C.通信技术

答案:B

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 天天要闻

141.太阳是一团炽热的气体,其中____占绝大部分。

A.氢和氧

B.氢和氮

答案:B

142.问天实验船由工作舱、___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

A.核心舱

B.睡眠舱

C.气闸舱

答案:C

143.梦天实验舱设计了货物专用气闸舱,可以在机械臂和航天员配合下,实现载荷和设备的____进出舱。

A.自动

B.手动

答案:A

144.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重力的缺失,钙质流失较快、肌肉萎缩比较明显。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5.在地面重力条件下将油倒入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水在下层而油在上层。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油和水将呈现出___的现象。

A.水在下层,油在上层

B.混合在一起,无法分层

C.水在上层,油在下层

答案:B

146.北斗频率工作主要任务是___。

A.申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需的频率和轨位资源

B.新建扩频测控网

答案:A

147.为了打造出货物上行效率高、综合任务能力强的货运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研制团队提出了货物装载/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高效率能量传输及立体信息网络互联技术方案,解决了多功能要求下平台轻量化设计难题。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8.以下哪一项是中继卫星的优点?___

A.提高卫星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

B.控制卫星的速度

答案:A

149.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了1年4个月的探测圆满完成了___的任务。

A.月球表面软着陆

B.绕月探测

C.月球采样

答案:B

150.卫星系统主要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中圆轨道(MEO)、倾斜同步轨道(IGSO)三种轨道、两类卫星。其中,__使用CZ-3B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

A.GEO卫星

B.MEO卫星

C.IGSO卫星

答案:B

151.载人火箭逃逸系统有塔逃逸模式的工作范围是____。

A.火箭发射前15分钟至起飞后120秒

B.火箭起飞后120秒至整流罩分离

答案:A

152.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平台旁边会设置“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目的是为___喷水降温,否则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很可能因高温受影响。

A.运载火箭

B.发射平台

答案:B

153.航天器在高层大气中运动时,大气的阻力和航天器的运动速度的方向___。

A.相同

B.相反

答案:B

154.太阳系里唯一躺着绕太阳旋转的行星是___。

A.冥王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答案:C

155.空间环境对航天员的睡眠周期不会造成影响。_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56.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称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5米,总长约57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起飞质量约8 70吨,起飞推力超1000吨,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___倍多。

A.一

B.两

答案:B

157.天宫一号在轨航天器属两舱结构,两个舱分别是资源舱和___。

A.生活舱

B.实验舱

答案:B

158.2022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该图像由探测器携带的___拍摄。

A.分离测量传感器

B.探地雷达

答案:A

159.空间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因为人的操作记忆能力在空间环境中会有所下降。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60.2004年初,中国探月工程获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工程被命名为探月工程,分为“___”三个阶段。

A.绕、着、巡

B.绕、落、回

答案:B

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 天天要闻

161.航天器的着陆舱被设计为___的外形,以便减小弹道系数,从而使着陆器有较低的稳定下降速度。

A.锐头和长细

B.钝头和短粗

答案:B

162.某个类别的同一批种子,在同样一个航天器中,在同样的时间段里经历了同样的太空环境,都会发生良性变异。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6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确保载人火箭发射的可靠性,首次采用了___,由高铝水泥、耐火骨料(颗粒状的耐火原料)等材料建成,可迅速将火箭助推器点火产生的烈焰引导到塔架外面,快速消除高温火焰对周围设施的损坏。

A.双面导流槽

B.钢板导流槽

答案:A

164.车载遥测站是一种便携式遥测系统。它们分布在酒泉、___、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的遥测任务,其中包括获取火箭飞行的各类物理量、数字参数,以及逃逸、船箭分离、飞船入轨等数据。

A.西安

B.厦门

C.喀什

D.渭南

答案:D

165.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是转基因吗?____

A.是

B.不是

答案:B

166.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一级半”构型是指____。

A.一个芯级加上助推器,助推器又称为“半级”

B.助推器加上半个芯级

答案:A

167.为了将船箭组合体安全平稳地转运至发射区,一般垂直转运需要保持每分钟200米左右的速度。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68.以下哪项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方面的应用?____

A.航路导航

B.车辆自主导航

C.铁路运营监控

D.电视信号接收

答案:D

169.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在探月工程一期、二期测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____。

A.进行月基天文观测

B.返回舱着陆回收

C.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巡视探测

答案:B

170.枕头中使用的____,学名叫慢回弹泡沫,起初用于太空飞行,能够吸收冲击力,又能快速塑形,稳固航天员保证其安全。

A.鸭绒

B.记忆海绵

答案:B

171.羲和号卫星全称是太阳Ha 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____。

A.太阳空间望远镜

B.太阳光学望远镜

答案:A

172.2021年6月17日,____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航天员送入太空。

A.火箭一子级与二子级

B.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

答案:B

17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归来74天后和公众正式见面,在这74天中他们经历了____三个阶段的恢复训练才能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A.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

B.生理恢复、心理恢复、智力恢复

答案:A

17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____作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任务。

A.任新民

B.孙家栋

C.王镓

答案:A

175.为适应天和核心舱与空间站的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____的控制思路,来缓冲大吨位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撞击能量。

A.可控阻尼

B.固定阻尼

答案:A

176.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开展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顺利完成____工作。

A.全景相机抬升

B.机械臂级联装置安装

答案:B

177.我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简言之分为____3个阶段,又称“大三步”。

A.“绕”“着”“巡”

B.“探”“登”“驻”

C.“绕”“落”“回”

答案:B

178.地球资源卫星地面系统的任务是对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实施功能管理,并接收、记录和处理卫星发回的图像数据,由____组成。①地面测控站②图像接收站③数据收集系统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答案:C

179.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____同火箭发动机喷气速度、火箭质量、燃料质量关系的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从人类发射第一枚火箭到现在,世界各国每一枚火箭的设计制造都离不开这个公式的指导。

A.火箭飞行速度

B.火箭加速度

C.火箭推力

答案:A

180.《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____采样返回。

A.背面

B.极区

答案:B


学习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二)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近期各地进入升温通道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千万别捡!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沙丘海滩上的蓝色水母。数百万奇异的蓝色水母被冲上太平洋海岸的海滩↑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