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病毒株可以帮助治愈牙龈疾病和预防癌症

2022年11月02日02:48:14 科学 1880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病毒,它攻击了一种众所周知的致病细菌,这种细菌不仅会导致牙龈疾病,还会导致癌症。

新的病毒株可以帮助治愈牙龈疾病和预防癌症 - 天天要闻

电子显微镜下的新型病毒

通常,梭杆菌是上呼吸道、口腔和结肠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但一些物种,如具核梭杆菌或普劳特杆菌,被认为是机会性病原体。当免疫力减弱时(例如,由于以前的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它们会导致坏死的炎症过程,甚至导致癌性肿瘤的出现。

梭杆菌数量急剧增加的最众所周知的后果是牙龈发炎或牙周炎,这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或整个颌骨受损。此外,生活在口腔中的具核梭杆菌可引起大肠乳腺中癌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在细菌中的蔓延,对抗梭杆菌的传统方法可能无效,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抑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现在,他们似乎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一种“细菌猎手”或噬菌体,它能够有目的地消灭梭杆菌。

该病毒早在 2019 年就被发现,但它的独特性花了两年时间才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承认,该委员会将其命名为Latrobevirus,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科学家们首先设法分离它。

新的病毒株可以帮助治愈牙龈疾病和预防癌症 - 天天要闻

液体培养中的梭杆菌是看似无害的棒状微生物,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多问题

根据信息资源Phys.org的说法,发现一种可以消灭“坏”细菌而不伤害“好”细菌的专业病毒,将使治疗细菌感染更准确、更准确,而不是“射蚂蚁”成为可能用猎枪。”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抗生素治疗的菌群失调和其他不愉快的后果将成为过去,微小的噬菌体将守护我们的健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