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认知分类的经验缺失
摘要:
涂尔干假设,人类的基础认知类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这些心理表征是受社会事实和图腾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一主张在最近的针对新生儿的认知结构的研究中受到了重新评估。最新的对新生儿的认知模式的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认知模式形成不仅受到物理世界的影响,还收到他人的思维甚至集体意识的影响。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涂尔干对认知模式的理论是几乎没有经验研究的支持的,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重新理论化。
作者简介:
Albert J. Bergesen 亚利桑那大学社会学系
编译来源:
Albert J. Bergesen.(2004).Durkheim's Theory of Mental Categori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395-408

本文作者:Albert J. Bergesen
本文主要观点
作者首先回顾了涂尔干的认知理论,涂尔干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来自于先验的社会事实的影响。涂尔干认为,我们在宗教仪式、图腾崇拜中被灌输了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是自外部向内部灌输的,受到个体的发自内心的认同。涂尔干的学说在社会学界受到了广泛认同,被后来学者继续发展并完善。但作者认为这一学说是缺乏经验上的证据的。
作者梳理了关于新生儿认知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空间、数量、原因、认知内容、类别、个人和团体的双重性六个方面的内容。据此指出,涂尔干的学说和现有的经验研究是几乎不符合的。婴儿在并没有参与严肃的社会活动、宗教活动的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集体意识。
据此,作者认为,婴儿并不是以一个完全空白的身份参与到社会互动之中,涂尔干的学说是没有经验支持的。作者建议学界对社会化相关的知识进行重新理论化。

转载时间:2022年10月19日
责任编辑:赵怡然
主审编辑:Elysium
终审编辑:李致宪
©政志学术快报


前沿追踪/理论方法/专家评论
ID: ThePoliticalReview
“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