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2022年10月07日13:58:48 科学 1234

从倡议薅光加拿大一枝黄花到抽干湖水捕捉鳄雀鳝,我们面对入侵物种有时候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而另一些时候又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比如雨后横扫南宁及其周边的非洲大蜗牛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其实我们对入侵物种谈虎色变是有理由的——其中一些佼佼者早已在当地和互联网上成名,不断通过媒体放大着自己的声望:逃进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缅甸蟒,横扫欧美的上海大闸蟹,霸占加勒比水域的狮子鱼,澳洲、新西兰的猫、兔子、狐狸等等一系列......

所有这些“网红”入侵物种,无一例外,都是人类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生物的“入侵性”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大大增加了其速度、规模和地理范围。也难怪2015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入侵物种的章节里,把智人,特别是现代人类也归类为了入侵物种。(当然,学术界也有人在狠斗这种观点)

入侵物种

关于入侵物种这个领域,争吵是在所难免的。

直到 1990 年代,对入侵物种的研究仍然很少,大部分研究都受到一本1958年出版的名为《动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书籍影响。

从一开始,人们定义入侵物种(适用于植物、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就基本上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侵入性”定义并不明确,通常非常主观。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并且,缺乏标准术语是一个重大问题。

原因在于,首先,这个领域充满了跨学科的性质——对入侵物种的研究借用了许多学科的术语,如农业、动物学和病理学;其次,对入侵物种的研究通常彼此是孤立进行的。

基于这些理由,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于入侵物种的定义依然非常局限:指其引入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经济或环境损害或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的外来物种。也有一些国家更客观,将入侵物种定义为“在其自然分布区域之外,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无论哪种定义,都明确指出了入侵物种已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威胁。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以一篇名为《入侵物种管理监测工作的经济效益》的论文为代表,人们通常认为降低入侵物种损害和管理成本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快速反应,快速控制比泛滥了再控制便宜——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抽干湖水抓两条鱼的事件。

然而,这只有在确保入侵物种不会被频繁重新引入时才成立。

非本地物种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在《生态与进化趋势》上能看到更多的评论声音指出——大多数关于非本地物种的研究都集中在它们的负面后果上。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应当将入侵物种和非本地物种区别开来,以打消偏见,提高公众对动植物的理解。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一些科学文献的作者也正在试图将焦点转移到考虑非本地物种的好处——非本地物种的积极影响既不意外也不罕见,而是普遍、重要且通常具有巨大影响。

应当先明确的是,这些讨论都先将人类直接引进、管理的经济物种排除在外,聚焦于“野生”或“归化”物种上,并指出,无论站在自然还是人类利益的角度,一些非本土物种都能带来相当的益处。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首先,非本土物种可以为本土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或食物来源。比如空心莲子草在我国曾经一度泛滥,现在它们不仅是鱼类、家畜的饲料,还入了药。

其次,非本土物种可以充当恢复的催化剂——它们的存在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的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比如,番石榴很容易在退化的土地上生长,每棵树都可能是一片再生雨林的核心;而让我们闻之色变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以成为防固风沙,减缓水土流失的利器。

最后

为了避免即使在科学论文中也经常伴随对入侵物种的讨论而出现的模棱两可、主观和贬义的词汇,一些学者提议建立一个新的标准话框架模型——摒弃分类学、人类健康和经济因素,只关注生态因素。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加平衡考虑非本地物种的成本和收益。毕竟,大多数时候,非本土物种要么迅速灭绝,要么安定下来,成为模范生态公民,为作物授粉、传播种子、控制捕食者,并为本土物种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而在生态位竞争中,那些滋毛炸刺儿能成气候的,早了解其价值,也能少走点弯路。毕竟,通常过个60到80年,什么本土、外来,早就混在一起不分彼此了。

入侵物种——“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种,科学家努力寻找其积极影响 - 天天要闻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