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2022年07月14日11:20:02 科学 1039

大家都知道,人类虽然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我们的体型却没什么优势,因为自然界当中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太多了。

而要问起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许多人都会回答蓝鲸,但实际上,第一名“另有其人”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人类的体型没优势

那么,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仍在疯狂生长的家伙,真的是“动物”吗?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奥氏蜜环菌

如果单以动物来说的话,那么蓝鲸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但是要是以生命体为标准,位于美国的奥氏蜜环菌才是真正的冠军。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蓝鲸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家伙真的算不上是动物,它是一种真菌。这种真菌在美国十分常见,其颜色大多为棕色,其菌柄和菌环都很大,看起来就和其他的菌类不一样。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奥氏蜜环菌

这个巨大的奥氏蜜环菌位于美国俄勒冈州马卢尔国家森林当中,是美国林业局的科学家在1998年时发现的,其占地面积大约为9.65平方公里,这相当于1000多个标准足球场了。

更重要的是,它的总质量可能高达605吨,这已经将蓝鲸远远甩在身后了。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奥氏蜜环菌所处的位置

这时有人可能已经开始想象了,这颗蘑菇得有多大。但实际上,这个奥氏蜜环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以独立蘑菇存在,就长成这么大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菌丝不断地占领土地。

因此,它并没有足球场那么大的“菌盖”,自然也没有多少人环抱都抱不住的菌柄,从视觉上很难满足我们对世界最大生命体的期待。

那么,这一株小小的菌类,是怎么长成那么大的呢?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想象中的奥氏蜜环菌

奥氏蜜环菌是如何长成这么大的?

原来,蜜环菌孢子进入土壤之后,只要环境适宜,那么它就可以萌发,并且让自己的菌丝和菌索向着四周不断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你从表面上会觉得它不过是一株普通的菌类,但是如果你深入地下,就会发现它的根系原来已经遍布脚下的土地。

打个比方,如果说奥氏蜜环菌的地下菌丝真的异常坚韧的话,那么你想把它拔出来基本是没戏的,因为其根系不但扩散得特别大,扎根还特别的深。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黑色的菌丝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中,这个巨大的生命体还制造了不少子实体。这些子实体就是咱们在地面上看到的菌类,其菌柄的高度也就10厘米左右,而菌盖也和普通的蘑菇所差无几。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奥氏蜜环菌的子实体

所以人们将其定位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其实是以其地下不断生长的菌丝为依据的。

如果说要比子实体的个头,那么它是不可能榜上有名的。此外,科学家表示,想长到近乎9平方公里的规模,不仅要依靠它菌丝特殊的生长特性,还与其生长的年限有关系。

科学家表示按照生长速率估计,这个巨型蘑菇的年龄大概为2400岁,但也有人猜测,它的实际年龄可能有8650岁。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菌类生长

从这一点来说,甭管这个奥氏蜜环菌的子实体个头有多大,论资历,它确实是“老江湖”了。不过这几千年以来,它一直安安静静地在森林中扩张自己的领土,确实也很难被人们关注到。

需要注意的是,奥氏蜜环菌虽然凭借着自己多年在美洲大陆上的蛰伏,一举拿下了世界最大生命体的桂冠,但是生活在它附近的树木,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因为这家伙具有“致病性”

奥氏蜜环菌具有致病性

实际上,从上文中介绍奥氏蜜环菌在地下霸道的发育就能看出,这家伙会将自己的菌丝伸向所有可以延伸的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和树木的根系产生争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树木基本上都落败了。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菌类的结构

奥氏蜜环菌对花旗松冷杉等树木都有致病性,而且专挑年龄小的树下手。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年龄在10岁以下的针叶树更容易感染死亡。并且这家伙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其地下的菌丝行事却异常霸道。

它的菌丝在延伸的途中,如果遇见了树木,那么就会不断地攻击树木的边材。而这个边材其实就是树皮和心材之间的位置,这种攻击会导致树木直接从根部腐烂。

更重要的是,奥氏蜜环菌不会在成功之后就立即收手,它的黑色根状菌索会在树皮下面一直延伸,不断深入内部。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在树根上疯狂生长

可见,这大概就是“菌不可貌相”吧。其实科学家发现这个巨大的奥氏蜜环菌,也与它祸害周围树木有关系。因为当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并且其树皮之下有着大量的菌丝时,基本就能够“确诊”了。而人们正是在寻找树木病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延伸面积巨大的生命体。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菌丝

值得一提的是,奥氏蜜环菌还是一种很难消灭的东西,因为它非常能够适应环境,即使树木大量死亡,它也能够在树干底下过着自己的腐生生活”。人们曾经尝试使用化学药物消灭它们,但是效果都不好。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化学药物不起作用

因为只要它的菌丝在地下依旧存在,那么在化学药物失效之后,它依旧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卷土重来。所以当某些地区发现奥氏蜜环菌感染树木之后,就会选择栽种对它有抵抗力的树种

说到这儿,有些人可能又想起了云南的菌类。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危害的菌类,却每年都能夺走一些人的生命,所以每到食菌的季节,当地政府就会再三提醒群众,不要随意食用,以免中毒。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各种菌类

这样来看,菌类似乎只会对人类和环境内的其他生物带来威胁,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将它们都消灭呢?

真菌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站在既得利益的视角,去判断真菌的价值,确实很容易就能得出这玩意儿没什么用的结论。但是人类应该学会“像山一样思考”,放下固有视角下产生的成见,客观地去看待生物存在的意义。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奥氏蜜环菌

真菌的诞生远比人类要早,并且它们一直都是食物链中重要的分解者。表面上,它是将自己的根系疯狂蔓延,但实际上它会分泌特殊的酶,然后分解有机物,最终再将其释放进土壤当中。

真菌学家保罗·斯蒂芬说,“喜欢着床于木屑中的微小真菌,将在医药、环保材料、绿色燃料、污染控制等领域,改变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真菌是我们的盟友,没有它们,地球就不会工作。”

从真菌发展的漫长历程来看,它们确实异常的坚强。因为其体内有着特殊的抗菌素,以此能够抵御许多的病原体,防止自己被感染。曾经有科学家发现,部分的真菌竟然还有防御天花的能力,让人震惊。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真菌是分解者

以真菌独特的生存方式来说,它对于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科学家的实验当中,真菌甚至具备快速修复生态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非但不能嫌弃它,还应该从它的身上找出生态平衡的密码。

再者真菌中的各种成分,也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真菌就被用来制造抗生素、生物农药等等。甚至在我们眼中蔓延如此大范围却没什么用的菌丝,也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真菌其实浑身都是宝,重点要看人类到底会不会利用它。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占地近9平方公里,现在依旧在疯狂生长 - 天天要闻

真菌曾用来制作抗生素

自然界总是能创造出许多神奇的生物,不论是咱们今天说的奥氏蜜环菌,还是其他有着“地球之最”的生物,它们都证明了,不同的生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优势。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