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2022年06月30日21:01:06 科学 1385


我们爱科学







大雾的秘密


早晨,大雾弥漫,天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道路不见了,树林不见了……雾是怎么形成的?我国哪些地方雾最多?我们一起来探寻大雾的秘密吧。



雾的形成




气象专家给雾下的定义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在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自然现象。当雾气十分浓重、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时,称为大雾;当雾气较轻微,水平能见度大于1千米但小于10千米时,称为轻雾。

雾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空气中的水汽必须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相对湿度要达到或接近100%。其次,要有冷却降温。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如果空气足够潮湿,凝结的水汽会更多。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细微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一般情况下,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较多,所以不容易形成雾。到了夜间,温度下降后,空气中能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弱,近地面的空气变冷,空气中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雾,这就是为什么秋冬季节清晨频繁出现大雾的原因。



雾家族大盘点



雾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用雾家族来形容它们。下面,根据雾家族成员出现的频率,介绍四种主要的雾:


01

辐射雾


雾家族的老大叫辐射雾。光听名字就知道了,辐射雾的形成和热量辐射有关,它是夜间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潮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辐射雾一般出现在后半夜或清晨,范围不大,对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机场航班起降、水陆航运等会造成较大影响。

02

平流雾


雾家族的老二叫平流雾,它是暖湿的空气流动到较冷的地面(或水面) 上,逐渐冷却降温而形成的雾。与老大辐射雾不同的是,平流雾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但是必须借助适当的风向和风速才能形成。若风一直持续,它就会长久不散,所以有时海上生成的平流雾可以持续好几天。虽说只排行老二,但平流雾的“体形”比“大哥”辐射雾大多了— 它的范围在数百千米以上,而且强度也比辐射雾大得多。

03

蒸发雾


雾家族的老三叫蒸发雾,它的“体形”瘦弱。从产生过程来看,它与“二哥”平流雾有些相似,都是空气平行流动形成的,不过,它是冷空气流动到温暖水面上形成的。当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时,水面蒸发的水汽经过冷却凝结,便形成了雾。蒸发雾的范围很小,强度也弱,常常发生在深秋季节寒冷早晨的湖面或河面上。

04

上坡雾


老四叫上坡雾。顾名思义,这种雾一般出现在山区,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产生的雾。上坡雾大多在山下或山腰便开始形成,和平流雾一样,它的“体形”很大,经常会覆盖较广的范围。当它滞留在山谷间时,常常会形成美不胜收的云海。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除了以上介绍的四位成员,雾家族还有锋面雾谷雾、冰雾、烟雾等。



大雾频繁出现的地方



弄清了雾的成因和种类,接下来,咱们一起去寻找雾最多的地方。唐朝时,文学家韩愈在一篇名为《与韦中立论师道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由群犬疑而吠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川山高雾多,能见到太阳的时间很少,当太阳好不容易出来后,狗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集体狂叫起来,这也正是“蜀犬吠日”这个成语的由来。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四川盆地之所以频繁出现大雾,首先,因为春、秋、冬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四川后,无法向四周扩散出去,所以滞留在盆地上空,形成了一层冷空气膜。在这层冷空气膜上面1000 到1500米处,经常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增加,这一层空气也被称为逆温层它就像一个大锅盖罩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得低层的水汽很难散发出去,为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冬天时,四川盆地近地层经常无风或风力很小,有利于雾的形成。再加上这里江河纵横,水汽充沛,因此,特殊的地形使得四川盆地大雾频发。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峨眉山,山上金顶的年平均雾日达到322天,最多的年份达到338天,差不多每天都有雾出现。而同样位于四川盆地内的重庆市也是雾很多。一年365 天,重庆的雾日平均有103天,最多时高达206天,因此,重庆被称为“中国雾都”。



从雾中巧妙取水



大雾出现,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在沙漠地区出现的雾,却给许多动植物带来了生机。

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角,濒临大海,但极度干旱。奇怪的是,那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荒凉:在一些高大的沙丘上竟然长着繁茂的灌木,而且大象、鸵鸟斑马、犀牛、狮子、鬣狗胡狼等动物长期定居于此。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原来,纳米布沙漠虽然降雨极其稀少,但海洋上的气流十分潮湿。夜晚,寒冷的气流沿着海岸向北缓缓流动,饱和的湿空气一旦遇冷,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因此,那里经常大雾弥漫,平均每10天左右,就会有一场大雾。这些大雾携带的水分有时比雨水还要多。长期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早已学会了如何从雾中吸取水分。它们伸展开宽宽的叶子,让雾气凝结出来的水珠附着在叶片上,当水珠足够多时,就会缓缓流向根部。在沙漠里生活的动物,也知道从雾中获取生命之水。如沙漠里的一种甲虫它要喝水时,就会在清晨爬上沙丘,背风站定,跷起后腿,把头低下,这样,雾气就会在它身上凝结,最后化为水珠滴到嘴里。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同样,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也是干旱至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寒流经常在那里形成大雾。当地的植物为了生存,都学会了利用叶片从雾中捕捉水分的技巧。当地居民受此启发,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收集雾水的捕雾网。人们把又细又密的网垂直挂在野外,并在网的下端安装一个管道,水管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水桶。清晨,打开水桶一看,只见清清亮亮的水源源不断地从水管中流出,注入水桶中......遇上大雾天, 一个村庄的捕雾网每天可“捕捉”到1万升的“自来水”, 村民们不但饮用有余,还能淋浴洗澡呢。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科学小剧场



小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后,你知道大雾的秘密了吗?把你的答案通过“写留言”告诉我们吧~

点赞最高的5名小朋友将获得我们送出的两本《我们爱科学》杂志哦~

大雾的秘密 | 我们爱科学 - 天天要闻

来源:全国少工委

编辑:赵彩霞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