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快评|高空飞行中机舱内出现小鸟,它从哪来?

2022年06月30日19:52:02 科学 1749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6月28日下午,东航一架客机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机舱内出现一只小鸟,飞来飞去。一名乘客告诉记者,小鸟疑似麻雀,它在机舱内飞了不到5分钟,就被机组人员抓住。6月30日,东航客服人员回复极目新闻记者称,此事正在调查,后续将发布情况通报。(据6月30日极目新闻)

极目快评|高空飞行中机舱内出现小鸟,它从哪来? - 天天要闻

高空飞行中的客机机舱内,出现一只小鸟(图源:视频截图)

飞机客舱内出现麻雀,挺让人意外的。飞行时,机舱是密闭的空间,麻雀不可能飞进来。如果说是客机地面停靠时,舱门打开,它误入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什么麻雀在飞行途中才出现,被发现前它在哪?有网友猜测是人带上去的,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

客舱出现麻雀,资深机长表示,不会对飞行安全有任何影响。因为驾驶舱有门,它飞不进去,不会干扰驾驶员操作,更不谈它会乱飞误触按钮了。如果是飞机与麻雀在飞行中相遇,那才有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机长的解释让网友很放心,变得欢乐起来,都来调侃一下:“做核酸检测了吗?”“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创造了麻雀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单次飞行距离的三项记录”“下飞机后举目无亲怎么办?”“把机票钱补一下!”

小东西古灵精怪的,乘客能在高空的飞机中与它相遇,算是一个缘分吧!很多爱鸟之人,都希望机组人员没有伤害它,下飞机后带到安全的地方放生。麻雀在大多数地方都会很好地生存下去,不管是此次航班的终点站成都,还是经停的合肥,它都能生活得很好。

有个网友说:这只麻雀到了别的城市,就要异地恋了。看来这个网友是个资深的鸟类爱好者。的确,麻雀是一夫一妻制,在鸟类中还是模范夫妻,一起抚育后代,而且它们似乎总是处在繁殖期,以保证种群的稳定与强大。也就是说,它们的一生,很辛苦,很忙碌。

麻雀长得不好看,就是“长了麻子的雀”,原来的名声不太好,偷吃稻谷小麦等粮食,再加上是“集群作战”,让农民损失惨重、不堪其扰。它曾经有一段时间,还与“苍蝇、蚊子、老鼠”一起,被列为“四害”,是要消灭的对象。后来有科学家给它们“平反”,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吃的是昆虫,是保护庄稼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虽小,也是益鸟。目前,麻雀被列入“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它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捕猎。

也就是说,如果这只麻雀是误入机舱,机组人员抓住后,也不能伤害它,应该作放生处理。如果说,它是被乘客带入机舱的,是当作宠物养或作别的什么用途,那肯定违反相关规定。

既然这只麻雀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东航也不妨就此作个说明,告之大家它的后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