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2022年06月28日11:47:24 科学 1762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一到炎炎夏季,皇帝就带着他的后宫妃嫔们去圆明园避暑。每个妃子的房间里,都会放一堆冰块给环境降温,可以抵得上现代冰箱的效果。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你可能感叹清朝人真是聪明,实际上,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冰块。

《庄子》中有句话:“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虽然此处没有详说“夏造冰”的过程,但我们得知在庄子时代就已经有“夏造冰”技术。直到西汉淮南王刘安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夏造冰”的过程。书中提到:“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井)中三日成冰。”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值得研究的是,“夏造冰”为什么要用“沸汤”即开水呢?为什么要放到深井当中呢?为什么是放三天呢?

对于现代有冰箱有空调的我们来说,造冰技术是如此简单,对于古人的做法当然很困惑。而即使是物理知识渊博的物理学家们,为了补充完善的物理学史,也不得不在古人的这项造冰方法上反复研究。遗憾的是,一个个物理学家竟然被古人的智慧给难倒了。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我们比古人更聪明吗?看来未必。

中国物理学史家洪震寰算是最先研究古人造冰方法的一批人,他把目标锁定在冰点和气压上。他认为,气压降低会使水的冰点上升,这样不一定在0℃水才会结成冰。井中的温度在3-4℃的时候,冰点就会产生,水就会结成冰。然而他在实验室中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却发现每减少一个大气压,水的冰点提高的程度微乎其微,连0.01℃都不到。因此,洪震寰否定了气压导致水快速结冰的假设。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不是气压,那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科技史的李志超教授推测,会不会是通过气体绝热膨胀降温来得到“夏造冰”的呢?李志超和他的学生一起做了“造冰”实验,在一个玻璃球形瓶里装上少量的水,然后用橡皮塞进行密封,并从橡皮塞中往玻璃瓶里插入一根玻璃管,同时玻璃管外接橡胶软管。经过用温度计测量和比对球形玻璃瓶内水的温度变化,得到了一个结论:将沸水密封并进行冷却,通过橡胶软管放气,可大大降低水的温度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怎么我们听上去有点胡扯呢?一碗滚烫的开水敞开放在空气中,冬天不到3分钟就凉了,夏天在通风的地方凉得也很快,密封容器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注意到《淮南万毕术》中提到的是“沸汤”放在“瓮”里面。这个“瓮”就不是一般的容器了,它的主要特点是瓶口很细。在瓮里装上部分水,将水煮开,水蒸汽就会充满整个容器,并将原先瓮里的空气排出去。这时用织得很细密的一些布或织物将瓶口封住,再用绳子下降到水井深处。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在中原的一些高山地区,深井的温度在10℃以下,水汽遇冷凝结,而瓶子里几乎是真空状态,瓶内的气压比瓶外的气压低多了。当瓮的温度与井水温度差不多的时候,把容器从井里取出,就会在减压膨胀的原理下,使瓶子迅速降温。操作得当的话,容器内会出现冰渣。

虽然会出现冰渣,但似乎仍不能解释古人造出的冰块是怎么回事。但我们知道了,用织物密封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好在薪火相传,物理学史家们虽然享受着前沿科技的便利,对于古人如何科学生活,仍然保持着好奇心和做研究的严谨精神。

来自湘潭大学的学者雷志华,经过多次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提出古人人工造冰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是大气的相对湿度。我们的空调遥控器上都会有除湿按钮,当我们除湿后,空气湿度变小,会感觉到房间更干燥。而在古人用瓮造冰的原理中,空气湿度变小,周围的空气越干燥,会使瓶内的水蒸发得越快。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第二个是瓮的容积。当容器越大,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多,容器出现真空状态的概率越高,结冰也会更容易。

第三个是井水和大气的温度。井水的温度越低,越容易结冰,而一般深井的温度在6℃—10℃之间。至于为什么井水温度要低?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冰点和热传递效应有关系。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雷志华在研究出这三个重要条件后,设计了更精确的模拟实验来造冰。

2005年8月26日,湘潭大学化工楼附近的气温大约在2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5%左右,正是造冰的好时机。雷志华准备好容积100L的瓮、电热管、煤油湿度计和织物,开始进行实验。

他首先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用电热管加热,水很快沸腾起来,没有一会儿,水蒸汽就充满了整个容器,而原来的空气大部分排出到容器外。由于瓶口很细小,水蒸汽大部分仍留在了瓶中。在水快烧干的时候,停止加热,并立即用准备好的织物将瓶口密封住。为什么用织物不用塞子?这是为了透气。雷志华教授将瓶子放到了8℃的冷水中。这时,空气通过渗透进入了瓶中。雷志军教授观察着温度计,直到温度计停留在0的刻度上。他打开瓮瓶一看,里面有大量的冰渣。

2000年前中国古人热水造冰,困扰物理学家多年,这是什么原理? - 天天要闻

雷志军教授的实验成功了,基本上能够解释古人的造冰过程了。

可以说,古人是相当的聪明,他们应该也是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才能稳稳地使水结冰。也许他们虽然不懂得精确的温度和湿度,但他们对时令节气和自然环境有着超过现代人的了解和感知。

一个造冰技术就难倒了那么多物理学史家。可以说,古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你觉得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