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2021年09月24日21:37:07 科学 1309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神经胶质瘤】属脑部恶性肿瘤,今年的我就亲身经历过它的厉害。

一.最初发病体征:

今年3月底,我的左手突然出现感知异常,总有麻木感觉。似乎不是自己的手,最初起几根手指无法正常活动,洗碗的时候还摔坏了一个,我还算很快感觉不对,去了医院,但当时导诊台让我去】康复医学科进行检查。因此就一系列的先做肌电图检查(还排队很久,)结果显示可能是颈椎压迫(核磁共振检查出啦颈椎突出是有一点。但是主任医生说并不算严重),于是进行一周的理疗(什么红外线,干扰电,温热疗法,牵引都做了一遍),一周疗程后几乎完全没有改善,第二周主任再开了一周,连续2周做完后正好遇上五一放假,

二.压力太大让病情快速恶化。

5.1假期间由于公司项目需要,虽然在家,其实还是处于完全线上待命的状态,尤其当时的项目是需要中国团队跟新加坡团队联合完成,但是实际情况下很多沟通障碍。工作完全无法正常完成,压力非常大,结果突然有一天睡醒了发现我的左手几乎是完全动不了了。

三.从康复医学科转到神经内科检查。

5月初再次去康复医学科主任给我诊断的时候开始发现不对劲了,说如果是颈椎问题不可能理一点用没有 而且还在恶化,于是主任建议我赶紧去神经内科专家看看。

神经内科医生第一时间给我开了头颅CT扫描检查。当天检查手诊检查我的手直接告知左手完全瘫痪。

后第二天就发现确实头颅有阴影,于是又开了【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四.噩耗果然还是来了。

5.13日我在医院公众号上就看到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当时报告是考虑肿瘤。此时我几乎崩溃了,一个人实在无法面对,这么久以来,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晚上实在没忍住,让老公第二天陪我去见医生。

5.14日,神经内科医生跟我确认,确实是脑子长瘤了,他直接没有任何处理意见,只是建议去神经外科看看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因为是脑子手术,我担心的问了下是否有风险,没想到内科医生跟我说。肯定有,所以建议我们直接去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全全国最权威的神经外科)。

听完医生的语气,我跟老公吓坏了,先在候诊室外面坐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然后赶紧上健康云预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因为太知名的医院,专家非常难约,最快也是10天以后,还好约到一位有特需门诊的教授,

5.25来到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于佶教授门诊,没想到他一看到片子就说:手术可以帮你开,但是你的手和脚功能还是保不住,只能保命。

当时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也只能请求医生帮我维持生命!没想到医生还说。具体维持多久还不确定。又让我们几乎崩溃了一回,而且还说这个肿瘤恶性程度非常高。所以这么快完全攻击我的左边肢体运动神经。

五.入院手术。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我是5月26号正是入院上海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手术排期在6月2号。

手术还算是非常顺利.手术后我的恢复也很快。一个多星期后出院了。

六、后续放化疗。

因为神经胶质瘤属于恶性肿瘤,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必须要进行【放化疗治疗。】于是我又转到华山医院西院的放射治疗科,经过医生团队建议。我需要连续进行30次的放疗,同时放疗期间还要搭配化疗药物一起吃。

这期间身体真的是经历了绝大的痛苦,每一天早上去放射性治疗后人就很累,完全没有精神和胃口,睡眠也不好。还有轻微头痛,加上化疗药物吃了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几乎没有一天是能够正常排便的,那种感受实在无法形容。

七、终于在9.15号结束了放化疗疗程身体细胞几乎完全杀光,白细胞,淋巴细胞极速下降。医生让我先回家休息28天后再去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和血常规检查。

八、回家大补了一个星期。

每天差不多2小时要吃一顿,就像小婴儿一样,除了每天正常吃饭。我还额外补充很多营养元素。比如微量元素,海藻,燕窝,等等。

终于现在体能状态恢复回来了。

九、自主康复训练。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现在的我在康复师的帮助下进行物理训练,连续1个月下来有了很大进步,完全瘫痪的左手现在可以在右手的辅助下夹起小木棍了。而且康复师说我还是有机会回归社会的。这让我感觉很开心

【到底我为何会患病?】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方式已经很注意了,为何还是会得这个病呢?在医院的时候看到非常多跟我一样的胶质瘤患者,而且年龄还比我更年期,有个男孩才19岁,本来在美国留学。而且刚拿到学位。结果因为手部局部癫痫入院检查出来胶质瘤,于是送回国治疗。

我总结下来我的最大原因可能还是压力的关系,加上可能我们现在人手机辐射的影响(每天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线上待命,晚上也没有关手机的习惯。就放在床头边上。

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催化下身体最终扛不住了,

【对于预防神经胶质瘤,强烈建议现代人务必注意】

1、减少自身压力。

我们现代人无论工作.生活,都是压力巨大,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压一族,一定要学会释放压力。维持良好的睡眠。

2、减少手机的使用。尤其晚上睡觉手机不要放在床边,实在无法一定要开启飞行模式✈️,尤其越智能化的手机辐射更厉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 天天要闻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龙虎网讯 (通讯员 徐阳 记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等国家科技尖兵,来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齐...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 天天要闻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贤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来学院·科幻奇旅”十万个为什么探索实践活动。活动以“科幻+科普”为核心,通过沉浸式漫行、互动打卡、科技体验等形式,带领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环线旅程中,感受科学魅力,点燃探索热情。活动中,在水一方科幻馆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发布...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 天天要闻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伴随着稀宇科技和阶跃星辰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开场视频,2025年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暨徐汇区科技节启动仪式昨天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行。2024年徐汇区新增1家市级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馆)和2家区级科普基地(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轻·博物馆”)。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来了!现场变身“科普狂欢现场” - 天天要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来了!现场变身“科普狂欢现场”

5月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公众开放日来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开放的第三年,超过1500位公众深度参与这场科普嘉年华,创新历史新高。科学家现场作报告本次活动设置2场科普报告,2大科技展馆,3大科技主题展
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激活设计的“苏州磁场” - 天天要闻

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激活设计的“苏州磁场”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万物生长”为主题的2025青苔国际设计节在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盛大启幕。300多位行业领袖、设计大师与跨界先锋齐聚于此,共同见证全国首个“青苔智能设计垂类集合大模型”发布;多家产业进行产业合作签约协议,中工设计科学实验室正式亮相。这座占地535亩的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正凭借过去...
YYT 0681.18-202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测试仪 - 天天要闻

YYT 0681.18-202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测试仪

YY/T 0681.18-2020 规定的是用真空衰减法无损检验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泄漏的试验方法,相关测试仪的信息如下:测试原理将测试仪主机连接到用于容纳被测包装的测试腔内,对测试腔抽真空,使包装物内外形成压力差。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 天天要闻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了加强老年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统研究室主任江宁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将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肌少症、脑胶质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学大讲堂·我们的...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 天天要闻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在金属注射成型(MIM)领域,气雾化与水雾化工艺制备的 316L 不锈钢粉末因制备原理差异,在粉末特性、工艺适配及终端产品性能上呈现显著区别。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材料特性到生产应用的技术优势可系统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异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 天天要闻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安全规则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用血泪换来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体感实训基地的触电体验区,记者手握模拟设备,一股刺痛感瞬间从指尖窜至全身——这是10毫安的安全电流,仅为日常触电事故的百分之一,却足以让人终身难忘。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兴产业园区的沉浸式安全体感实训基地,亲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