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2021年09月20日17:43:06 科学 1480

文 |糖果果


1963年6月16日,随着一声轰隆巨响,苏联的“东方6号”飞船冲向云霄。


这是一次特别的飞行,可以说是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


因为坐在船舱内的是一位女性,她叫捷列什科娃


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当时的她只有26岁,独自一人在太空里飞行了70个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球飞行了48圈。飞行的过程中曾出现险情,但她凭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


最后成功返回地球。


这一期人物故事带着大家一起去认识这位女航天员。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01


捷列什科娃,原名很长,叫: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


1937年3月6日出生于一个叫马斯连尼科瓦的村子。


家里世代为农。


她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是开拖拉机的,母亲叶莲娜是纺织厂里的工人。


家里有三个孩子,捷列什科娃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姐姐,下面是一个弟弟。


原本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在捷列什科娃两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应征入伍,在一次行动中上前线后失踪,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留下妻子叶莲娜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使得这个家陷入了困境。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二战结束后,捷列什科娃像其他孩子那样上学接受了教育,在中学毕业后进了纺织厂,像母亲一样成为了一名纺织女工,赚钱贴补家用。


艰苦的成长环境塑造了捷列什科娃的独立、自强和坚韧,她的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热诚和向往,在工作之余,她利用业余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就是飞向蓝天。


1959年,捷列什科娃加入了雅罗斯拉夫航空俱乐部,这是当时支援苏联空军的志愿者队伍,在这里面她学习了跳伞,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项目。


后来她还成立了棉纺厂工人跳伞俱乐部,带着一众女纺织工人学习跳伞。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那个时候的她没有想到的是,跳伞会为她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02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东方1号”飞船载着一位名叫加加林的男宇航员升空,这艘飞船绕着地球飞了一周,然后成功返航,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加加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这里面就包括了捷列什科娃。


受此鼓舞,捷列什科娃与其俱乐部的女孩们一块写了一封联名信寄给了有关部门。


信的大概内容是,男人能够当航天员,女人也可以,航天局应该一视同仁,也给女性们这样的机会。


没有想到,信寄出去几天后,捷列什科娃就得到了回应。


航天局真的决定招募女航天员。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此次的航天员招募计划是50个名额,其中有5个名额给女性,跳伞则是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他们从400人中选出了58位候选人,再进行笔试和面试、体检。


凭着优秀的综合能力,捷列什科娃顺利入围,成为了5名女航天员之一。


并且担任了女学员组的组长,那一年的她25岁。


在进入空军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捷列什科娃终于见到了她的偶像:加加林。


因为加加林有成功的飞行经验,他被委派指导女学员们训练。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航天员的训练计划异常艰苦,挑战的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极限,强大的忍耐力和意志力是关键,所以日常的每一项训练都是极限的挑战。


据说捷列什科娃在进入离心机训练时,曾因为身体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晕厥过去。


可是在醒过来后,她却要求再次进入离心机继续训练。


还有一项严苛的训练,那就是被关进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里待上7天的时间。


就这样,捷列什科娃凭着顽强的意志先后通过了各种高难度测试。


她成为了“东方6号”的首飞宇航员。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不过也有报道说,当时的捷列什科娃其实是备飞航天员,首飞是另外一位女航天员。


结果在飞行前不久,首飞的女航天员在体检时被测出怀孕,捷列什科娃便成为了首飞航天员。


不管怎样,最后执行“东方6号”飞行任务的是捷列什科娃。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03


距离上一次加加林驾驶着“东方1号”飞船飞向太空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苏联就决定执行女航天员驾驶飞船飞向太空的计划。


在这一次任务执行前两天,也就是1963年6月14日,苏联刚执行了“东方5号”飞船的飞天计划,航天员是男性,名叫可夫斯基,他的飞行时间是119个小时。


与捷列什科娃后来驾驶的“东方6号”飞船在同一天返回地面。


1963年6月16日,26岁的捷列什科娃独自一人踏进了“东方6号”飞船的船舱。


此时的她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哪怕是自己不能活着回来。


伴随着轰隆的巨响,捷列什科娃乘坐的“东方6号”飞船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飞向太空,实现了人类第一位女航天员的飞天创举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然而,这一次飞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6号”飞船与贝科夫斯基驾驶的“东方5号”飞船靠近彼此时(两艘飞船最近距离是4.5公里),贝科夫斯基多次尝试与捷列什科娃通话,都未能成功。


另外因为当时的航天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船舱十分狭小,坐在船舱里的捷列什科娃的身体不能动弹,长时间这样自然是非常不舒服。


她的右小腿一直疼痛,干硬的面包难以下咽,胃里一直觉得恶心,这些困难她都克服了。她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此次飞行任务的工作上,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实际上,当时是捷列什科娃主动提出延长飞行时间的,最后她一共绕地球飞了48圈,用时70个小时40分钟49秒。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而在返回地球时,捷列什科娃的飞船又出现了问题。


原本它应该下降,可是它不降,反而还上升,离地球越来越远了。


捷列什科娃沉着应对,她向地面的负责人汇报了这个反常情况,好在经过双方的努力,及时修正了错误,飞船终于开始下降了。


可是,在快到达地面的时候,捷列什科娃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底下是一片湖泊。


最后她下降的地方是陆地,却又因为降落伞的异常问题,导致她只能采取倒立的姿势下降,结果重重地摔在地上,头着地,晕了过去。


地面工作人员在找到捷列什科娃后,立马将她送往医院,好在她的身体没有大问题。


于是第二天,捷列什科娃又被要求重新穿上宇航服,回到她着陆的地点拍摄宣传照。


人们只看到她朝着镜头微笑挥手,却不知道此次飞行是九死一生的惊险历程。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04


继续说那一次太空之旅后,捷列什科娃成为了苏联备受追捧的女英雄。


她乘坐着专车,在街头上缓慢行驶,道路两旁挤满了膜拜她的人。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性,她的事迹激励了许多女性,让她们变得更有信心。


这在当时,是一次苏联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重大进步。


对于当时的航天部门来说,捷列什科娃成为了被保护起来的“文物”,在相关领导的极力撮合之下,从太空回来仅仅三个多月,捷列什科娃就结婚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捷列什科娃嫁的男人也是航天员。


他叫安德里安·尼古拉耶夫,曾执行过“东方3号”的飞船任务,后来还执行了“联盟9号”的飞行任务。


这么看来,他与捷列什科娃是门当户对,真正的比翼双飞,可事实呢?


1963年11月3日,政府部门为这两位航天英雄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出席婚礼的都是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轰动一时。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婚后第二年,就有教授曝出,捷列什科娃到科研所去会诊,她怀孕了。


为什么要去科研所而不是医院会诊呢?


因为捷列什科娃担心一年前的太空之旅对她的身体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怀孕,胎儿的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研究所也很重视,请了苏联最好的专家会诊。


幸运的是,捷列什科娃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婴。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可她的婚姻却在女儿出生后触礁了。


其实,这段婚姻并非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美好,尼古拉耶夫脾气暴躁,而且是个甩手掌柜,他喜欢在外面跟朋友聚会玩乐,这令捷列什科娃难以忍受。


但是,两人是上头领导撮合的,离婚的话可不就是成了笑话了嘛。


为了不影响两人各自的航天事业,他们选择了继续过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直到1978年,一个男人的出现才让捷列什科娃下决心离婚。


那个男人叫尤里·沙波什尼科。


是军事医学学院的医生,两人在1978年的航天员选拔例行身体检查时相识。


当时的捷列什科娃很想再飞一次太空,遗憾的是未能如愿。


也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以后已经没有机会再上太空了,捷列什科娃才下定决心提交离婚申请。


于1982年获批离婚,随后她与尤里·沙波什尼科重组了新的家庭。


这段婚姻让捷列什科娃真正的感受到了幸福。


尤里·沙波什尼科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此后捷列什科娃没有再嫁。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她与前夫尼古拉耶夫所生的女儿叶莲娜最后当上了外科医生。


退休之后的捷列什科娃跟女儿一家住在一起,陪伴着两个外孙成长,但是只要有活动邀约,她仍然会积极出席,这位航天女英雄至今仍然是重量级人物。


2006年捷列什科娃来中国,接受中国《广州日报》采访时说:


“地球很漂亮,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宇航员不分男女,都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先遣者。当我置身于太空时,我意识到,与能够使人类团结起来的力量相比,令人类分裂的力量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原是出身贫穷的工人,因一封信改变命运 - 天天要闻

出生在动乱的年代,父亲因战争离世,跟着母亲在困境中长大,捷列什科娃没有对她的人生失去信心,尽管17岁就去当工厂赚钱养家,但是她却以热情去拥抱生活。


故而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主动争取到了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女航天员的机会。


命运也许充满了不公,但是选择权却在我们自己手里。


— end —


作者:糖果果,自媒体作者,关注热点和人物成长故事,欢迎大家关注和留言。

相关文章: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9年前为了上太空不生育,如今怎样了?

17岁上飞行学校33岁飞向太空,最美航天员,她的爱情才叫比翼双飞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