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称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来看看科幻电影里的太空开拓史

2021年09月09日18:02:03 科学 1548

  中国小康网讯 9月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出席活动时介绍:中国载人航天有一套环境控制及生物保障系统,能保证人在太空中生活及进行科学实验,以前是携带式,现在空间站是再生式,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在上面种庄稼、种植物,形成生态式的系统。引发网友热议。

杨利伟称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来看看科幻电影里的太空开拓史 - 天天要闻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回望人类开拓史,已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旅程,而作为视听技术的“电影”诞生,则超过了一个世纪。回溯百年银海,人类在科幻世界的开拓之旅,同样跌宕起伏。

  下面,我们就选取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登月科幻电影,它们反映了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进步,同时也深深打上了当时科技水平的烙印,对照嫦娥四号的登月壮举,可以说相映成趣。

  电气时代:一发炮弹上月球

  1902年,刚刚20出头、还在日本留学的鲁迅,翻译了一部科幻小说。而同年,在欧洲大陆,比鲁迅年长20岁的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则把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这部“年度图书”便是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这部写于1865年的小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构思,描述了人类登月的场景,使用的是机械动力,用大炮把人类发射到月球上去。因为凡尔纳创作这部小说时,正值电气时代拉开帷幕,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从地球到月球》出版30年后的1895年,电影诞生。而电影在它7岁生日的时候,迎来了第一部科幻类型片,这便是文章开头乔治·梅里爱的改编电影《月球旅行记》。颇为姻缘凑巧的是,人类一部科幻电影,便选择了登月题材。

  《月球旅行记》当时发行了黑白版和手绘彩板。从影片的剧照可以看到,20世纪初人类想象中的月球,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而它也是史上第一部使用特效的影片,其瑰丽的场景,透射出电气文明时代的流光溢彩。

  原子时代:2001太空漫游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那句“月球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名言。当时登月的场景是电视直播,但仍然有不少持怀疑论者认为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伪造的。

  原因是就在前一年,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刚拍完一部登月题材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影片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特效,并且与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成就了电影技术与太空探索互相促进的美谈。

  作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2001太空漫游》虽然改编自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说,并且不免带有原子时代的鲜明烙印,但是影片的观念却十分超前,比如视频电话、手机、人工智能等,都在影片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难能可贵的是,《2001太空漫游》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乐背景下,库布里克把原始人类文明、当代科技文明和未来人类归宿,以宏观壮阔的气魄与微观纤毫的思辨,抒发了原子时代人类的“天问”。

  基因时代:克隆人上太空

  2009年,一部独立小成本的科幻影片,掀起了当时社会上对人类伦理学的思考。导演邓肯·琼斯摇滚名宿大卫·鲍伊之子,影片的名字叫作《月球》。这部登月题材的影片,背景放在月背的能源开采,而视角聚焦在克隆人问题上。

  与之对应的现实是,2001年人类基因图谱的初步分析结果公布,宣告了一个“基因时代”的来临。然而科技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不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基因技术在日臻成熟的同时,也在屡屡试探人类伦理学的边界。

  影片《月球》正是探讨了一个问题:假如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行月球探测这一高度危险的工作时,人类不需要自己亲自上阵,而是由克隆人替代完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虽然这个问题还有待社会学家、伦理学家解释,但影片给了一个温情的答案——克隆人具有和我们一样的真真切切的情感。要知道,这可是人类自我真实的重要指涉之一啊。(子华)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