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2021年08月17日23:43:03 科学 1608

危机四伏的丛林,受伤的你急需找地方休息,恰巧你发现不远处有个熊洞,熊正在冬眠,你敢进去一起睡吗?2.5亿年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了不同的物种身上,受伤者选择进入了洞穴,结果突发了一场灾难,将它和室友一起封印了。

被封印的室友

1975 年,古生物学家在南非纳塔尔省(Natal)发现了一个远古动物洞穴化石,化石中有两具非常完整的遗骸,经测定它们来自于2.5亿年前。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其中一位是三叉棕榈龙,又名三尖叉齿兽,一种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它很有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祖先的故事》就有它。另一位室友让科学家困惑了40年,即使最后揭开了身份,科学家都耿耿于怀。它是普氏布氏顶螈,早期的两栖爬行动物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洞穴中的填充物由不同的沉积层构成,两种动物的骨骼还都如此完整,表明应该是高速的水流带着沉积物冲了进来,直接将它们包裹于其中。亿万年岁月里细腻的泥沙不断在原沉积层上叠加将洞穴填满,逐渐硬化成石,直到人类发现了它们。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洞穴中,三尖叉齿兽是以一种蜷缩的姿势,紧贴洞壁,顶螈则“依偎”在它身边,应该是水流的冲击力将它俩贴合在一起并推向了洞边。三尖叉齿兽是穴居动物,喜欢自己挖洞,布氏顶螈显然是一位访客,然而三尖叉齿兽是肉食性原始哺乳动物,布氏顶螈对于它来说是晚餐,这完全不可能成为“室友”的两只动物在同一个洞穴里做什么?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科学家的猜想

最早的猜测是洪水恰巧把顶螈冲到洞里,但很快被否定了。从化石上看,顶螈是头先进去的。三尖叉齿兽挖掘的进洞通道与自己的头大小接近,而顶螈头又与三尖叉齿兽的相近。主动爬进去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是水流冲击几乎办不到。这相当于在带水面盆中固定一根针,再放上一小段线,然后拨动水流,进行穿针引线。

顶螈会不会是三尖叉齿兽捕到的猎物,带回家饿了再吃?科学家通过扫描发现顶螈肋骨确实有伤,但左眼上方的两个咬痕齿距与三尖叉齿兽的犬齿并不匹配。即使是“坐”死的,也要用犬齿叼回洞中。而且南非天气炎热,食物会迅速腐烂,不利于存储。此外,顶螈的骨架非常完整,没有被食用的痕迹,所以三尖叉齿兽并没有吃顶螈的意思。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从以上分析,顶螈大概率是自己进去的。那有没有可能三尖叉齿兽已经死了,所以顶螈鸠占鹊巢。但三尖叉齿兽是弯曲着脊椎靠在洞壁上的,说明洪水袭来时,它的身体是柔韧的,如果它早已死去,那身体应该是僵硬的,沉积物和水的冲击无法将之固定成与墙壁完美贴合的曲线。除非恰巧它前脚刚死,后脚洪水就来了,但这解释不通顶螈是如何料定,依然散发热度的洞主已经死了,然后在中间的空挡插进来。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最后一种情况是,三尖叉齿兽或许没死,而只是长眠了,顶螈又迫切需要个安身之所。对于这种解释,科学家自己也很无奈,但的确是最好的解释。从化石上看,三尖叉齿兽的肢体是很自然的休息姿势。在南非大量洞穴化石中,三尖叉齿兽同样是蜷缩的姿态。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联系起来后,科学家得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三尖叉齿兽打洞的原因是它们要进行夏眠,因为南非三叠纪早期干燥,炎热,深度睡眠可以减慢代谢,从而在炎热时期生存下来,这或许是它们的祖先能够在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原因。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顶螈这边也存在必须进洞的动机。扫描显示受伤的肋骨,有几根已经快愈合了,说明进洞前早就被压断了,移动与呼吸对它来说都很痛苦,急需静养。

当时发生的事

有一天非常炎热,三尖叉齿兽正在洞穴中长眠。强忍着剧痛的顶螈只能缓慢移动着,它必须在被天敌发现之前找个短暂的居所。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突然,眼前出现一个洞穴,凭它经验,这里是三尖叉齿兽的巢穴。顶螈想:它正在夏眠,只要动作轻点它醒不来,等伤好一些立刻离去。没成想刚呆两天,水就涌了进来,沉积物覆盖了它们的身体,直至成了化石。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这三叠纪初期的一对室友的照片,保留了彼此相遇的时刻。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都是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让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多活上几天,结果它们相遇了并成了永恒。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