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6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中国科研人员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潜在靶点

2021年04月02日16:15:05 科学 1759

作者|张思玮

54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和人类学教授Banuch 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肝病毒)。或许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更没想到,此后半个世纪,人类与乙肝病毒的交手一直“难解难分”。

“如今,虽然有了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多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治疗武器,但因HBV可以在人体肝脏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ccDNA)和整合入人体基因组,使其病毒DNA形式能稳定存在。而这也正是HBV能在体内维持长期慢性感染且难以清除的关键。”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杨鹏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研究乙肝病毒与宿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杨鹏远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季雄课题组联手合作,采用3C-HTGTS技术系统地阐述了乙肝病毒cccDNA和整合形式的HBV—DNA与宿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的特征,为HBV感染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发现》。

全球2.6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中国科研人员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潜在靶点 - 天天要闻

杨鹏远(左二)正在点样。受访者供图


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约2.6亿人,每年接近10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指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根据2020年世界肝炎日的报道数据显示,我国仍有约7000万乙肝患者,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人数大约2000万到3000万。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免费接种,我国对乙肝的防控效果显著,人群感染率在稳步下降,尤其是儿童感染率控制得很好。”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杜顺达告诉《中国科学报》。但乙肝感染问题仍不容忽视。

据了解,乙肝感染率比较高主要因为我国的乙肝诊断率(18%)和治愈率(11%)比较低。乙肝感染初期症状隐匿,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感染者和传染源,而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另一个原因是母婴传播。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并且,此前有研究指出,我国约80%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

“如果控制好乙肝病毒感染,或许就能直接减少肝癌的发病率。”杜顺达说。

病毒与宿主细胞如何互动

相比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更加难缠。

究其原因,杨鹏远解释称,HBV属嗜肝DNA病毒科,cccDNA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机制,能够合成HBV所需的所有RNA和蛋白。而现有的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虽然能通过抑制p蛋白(HBV聚合酶)功能抑制HBV复制,但其无法清除感染者细胞内cccDNA及整合形式的病毒DNA。因此当乙肝感染者停药后,病毒DNA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机制,重新合成HBV所需的RNA和蛋白,从而完成病毒复制。

而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其复制过程中不存在cccDNA类似中间体。丙肝感染者服用丙肝治疗药物后能有效降低HCV RNA水平,从而消除HCV,实现丙肝治愈。

因此,清除长期稳定存在于人体细胞核内的病毒DNA是乙肝治疗的关键。那么,这就引出一个科学问题:HBV cccDNA和整合形式的病毒DNA如何稳定存在于宿主细胞内,以及怎样才能有效清除这些病毒DNA。

“这其中首先要弄清楚病毒DNA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模式和特点。”杨鹏远说。

为此,两个研究团队采用3C-HTGTS技术在HBV感染HepG2-NTCP细胞中发现HBV cccDNA与宿主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倾向于富含H3K4me3、H3K9ac、H3K4me1和H3K27ac等组蛋白修饰的活跃增强子和启动子。

3C-HTGTS也是季雄课题组采用的一种新颖的one-to-all染色质互作检验方法。“该方法仅需一步限制性酶切和连接交联后的染色质,理论上可以选用任意识别4bp 序列的内切酶,从而使染色质片段化程度和染色质互作检测的分辨率更高。”季雄说。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方法还检测到一种全新的互作形式:在稳定表达HBV的HepAD38细胞中发现,整合形式的HBV-DNA能够和宿主基因组DNA形成染色质环结构,并且倾向于和宿主基因的启动区域互作。

继续深耕病毒作用机制

“虽然国内外很多同行都检测到了HBV可在人的基因组内整合,但我们首次发现这种整合能在整合区域进一步与周围人染色质发生相互作用。”杨鹏远表示。

研究发现,HBV cccDNA与宿主基因组中富含H3K4me1区域相互作用,进而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qPCR)发现,HBV cccDNA上确实存在丰富的组蛋白H3K4me1修饰。当敲低细胞内的介导组蛋白H3K4me1发生的赖氨酸特异性甲基转移酶2C/D(KMT2C/D)时,HBV RNA转录显著下调,上清中分泌的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含量显著降低,结果提示HBV cccDNA可通过宿主甲基转移酶介导病毒的转录调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可用和好用的HBV感染模型太少,尤其是小动物体内模型更少。

幸运的是,早在2012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团队发现NTCP是HBV感染受体,并开发了HepG2-NTCP细胞模型,该模型为细胞水平HBV感染带来了很大便利。

“此次研究中,我们就采用的是HepG2-NTCP细胞模型。”杨鹏远说,未来,他们将继续研究HBV整合人基因组的机制及其与人染色质互作的有效靶标,为提出对HBV诱导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和相应靶向新策略创造条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0-00218-1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