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2021年04月02日12:51:09 科学 1712

3月31日,又一颗高分卫星——高分十二号02星成功发射,被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听起来很厉害,但高分卫星是怎样服务于城市、农作物、防灾的呢?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先来认识一下“遥感”。遥感指的是不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的探测,目前主要以电磁波为媒介。听起来略感晦涩?其实遥感探测很简单。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 来一个“爱的抱抱”】

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

电磁波会承载物体的有关信息

【第二步 遥感器“测量”数据】

使用遥感器

接收载有信息的电磁波

得到含有信息的遥感数据

【第三步 “翻译”成能看懂的信息】

遥感数据经过专业科研人员的

处理、反演和解译

得到物体所含的信息

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从信息到数据再到信息,像是做了“无用功”。其实不然,它能将一些不明确的信息转化成一目了然的有用信息,十分有价值,比如地貌形态、作物长势、水体特性、土壤特性、大气成分等。而将遥感数据“翻译”成有用信息的过程,也被我们称为卫星遥感的应用。


通常,我们把遥感卫星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具体学科所需要获取的地物信息的解译和分析过程,称为卫星遥感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卫星遥感的应用。卫星的遥感数据记录了地面物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大多是通过图像数据体现的。但图像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图像上复杂形式的色调、结构及它们的变化表现出来,非常不直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翻译”。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原始遥感图像


要“翻译”卫星的遥感数据,必须具备图像解译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一幅森林的图像数据,解读它需要掌握不同植物所具有的波谱信息,才能判读图像中有什么植物;而由此推演出植物是否正常生长则需要植物学专业的知识。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卫星遥感应用示意图


现在,我们知道卫星遥感的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的“翻译”,“翻译”出的信息是如何应用的呢?要知道,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非常多。

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

陆地遥感

矿产资源、环境监测、农业、林业、土地管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等

气象遥感

气象预报、气候监测等

海洋遥感

海洋观测预报、海洋渔业指导等

天文和空间遥感

天文观测、空间探测等

军事遥感

侦查信息、导弹预警、海洋监视等


以监测植物病虫害为例,当植物、农作物生病或者遭受虫害侵袭时,植物的叶色、植株形状、叶片结构、叶绿素含量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受侵害的植物的光谱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专业人员就可以在卫星遥感所获取的植物遥感图像中,通过植物光谱特性监测植物的病虫害情况了。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不同灾害程度的植被波谱曲线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某地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分布图


此外,受到病虫侵害的植物在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症状前,比如绿色开始变化前几天或几周,会丧失对红外的反射能力。利用这个特性,专业人员不仅可以使用多光谱遥感器获取植物的光谱信息,监测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还可以综合利用红外遥感器获取植物的红外反射特性信息,在植物病虫害症状出现前对病虫害进行早期预测。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基于高分一号遥感数据的某县森林灾害


是不是很厉害!通过遥感卫星,我们能够对探测对象物体见微知著,获得更多的监测信息,以便及时,甚至提前进行部署和调整,止损、受益。


未来,更多的遥感卫星将被送入太空,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它为什么能对地面情况见微知著? - 天天要闻


我国遥感卫星发展的怎么样啦?

我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我国已发射了资源、环境、高分系列陆地遥感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海洋系列海洋卫星等,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建立起多个国家级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和服务系统,包括中国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和海洋卫星应用系统等,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多方面的科学信息支持。


来源/感知地球:卫星遥感知识问答(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贺玮、满溢云、时红伟,等撰写.

编辑/杨斯爽

审核/杨洁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