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未来十天,记得:1不熬、2不晒、3不防、4要开、5要吃

导读:不是迷信!未来十天,记得:1不熬、2不晒、3不防、4要开、5要吃,都是指的什么呢?建议早了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时间过得真快,五一假期随着立夏的到来正式结束,不过不用留恋,因为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又要迎来端午节,这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

今日5月6日,我们也正式进入了立夏的第一候“蝼蝈鸣”,反应的是立夏乃至整个夏季开始的物候现象。蝼蝈,也叫蝼蝈、仙姑、石鼠等,属于蝼蛄科,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古人认为,蝼蝈属阴虫,其鸣叫是“阴气随阳气外达”的表现,进入立夏节气后,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蝼蝈就会从土中钻出,以鸣声宣告“夏之至”,标志着天地阳气进一步升发。

在今后的十天,同样也是夏季开始的十天,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都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适应夏天的生活。因此,提醒大家,要记得:1不熬、2不晒、3不防、4要开、5要吃,都是指的什么呢?建议早了解。

1不熬:不熬夜

进入夏季,人们的作息习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春季的“早睡早起”调整为夏季的“晚睡早起”,这是为啥?

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随着进入夏季初期,太阳的直射点会开始进一步向北移动,每天的日照时间会不断延长,反而夜晚的时间则会相应缩短,人体的阳气会随自然规律开始外浮体表,若此时仍遵循春季的早睡早起,那么身体阳气就很难发散,容易导致出现“阳气郁闭”的情况,从而引发烦躁、失眠等不适。

然而,这里说让大家晚睡,并不是让大家熬夜。因为熬夜会耗伤阴液,犹如夏天的烈阳炙烤干涸的土壤。换言之,子时(23点至1点)胆经当令,丑时(1点至3点)肝经主事,如果这两个时间段还未入眠,那么肝胆就会得不到休养,轻则头晕目眩,重则“肝火上炎”,引发心烦易怒、口苦目赤。因此,进入夏季的前十天首先要学会调整作息习惯,试着“晚睡早起”,但晚睡并不是让大家熬夜,而是比春天的时候晚睡半个小时左右。

2不晒:不长时间的晒太阳

俗话说“日晒补骨”,在古人看来,经常晒太阳对身体有着不可多得的好处,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晒太阳是最直接的补阳方式,也被称之为“"天补"。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随着白昼渐长,适当的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阳气的生发。

古人对于晒太阳就颇为讲究,一般会使用"晒两头"的方法。其一为"面东而立,以手摩面",也就是在上午太阳初升的时候,面朝东来晒太阳,以此借助初阳温煦面部六阳经;其二为"背日而坐",说的就是在下午,日影西斜时,背部朝向阳光,因后背督脉为"阳脉之海",晒透脊背能通百脉。但要注意的是,随着进入夏季,天气一天会比一天炎热,因此要避免晒太阳的时间过久。

那么,一天晒太阳的时间多久为宜?一般来说,古人讲究“晒阳一炷香”,意思就是晒一炷香的时间即可,大约为15至20分钟左右。除此之外,晒太阳的时间段也要避免中午,因为此时正是一天之中太阳最“毒热”的时候,晒太阳很可能会伤着心气,所以晒太阳也要遵循阴阳消长之理,避免过度暴晒。

3不防:不过度防晒、防暑

很多人可能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夏季初期,所以每次出门都会做好防晒、防暑措施,避免因天热而中暑或晒黑,但进入夏季的这十天,其实完全不用过度防晒防暑,为什么呢?

老话说“立夏至夏至,阳气始生也",虽说进入立夏代表着夏季的开始,但毕竟此时还是初夏时节,日照虽说渐长,但暑气未至鼎盛,还远不够盛夏的酷烈程度。特别对于人体来说,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生发,心经气血逐渐旺盛,但也尚未达到盛夏的"满溢"状态。如果整日为了防止暑热而蔽日不出,或穿防晒衣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反而很容易导致身体的阳气郁遏。

因此,刚进入夏季的这十天,天气还不会过于炎热,除了中午,阳光也不会过于炽热,完全没有必要每日过度的防暑防晒。

4要开:经常开窗通风

进入夏季,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适当开窗通风。

《老老恒言》有云:“夏月房中,最忌秽浊。”说的就是夏天屋子内很容易堆积浊气,从现代角度来看,浊气可分为五种:人体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汗液蒸发的湿气、家具释放的甲醛、烹饪残留的油烟、尘螨代谢的微粒。如果长时间不开窗通风,那么这些浊气就会不断累积,从而导致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因此,未来这十天,要养成每日开窗通风的好习惯。

当然,开窗通风虽有益处,但并不是让大家一开就开一整天。因为进入夏季,空气湿度开始加重,如果长时间开窗通风,就会导致屋子里因湿气过高而产生霉菌;而且,初夏时节并不炎热,特别昼夜温差较大,长时间开窗通风也会导致室内温度不稳定,不利于人体的阴阳调和。

5要吃:吃苦味的食物

俗话说“夏天吃苦,胜过进补”,说的就是夏天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吃补药都有效果。因为进入夏季心火当令,而苦味入心经,可"泻心火而平亢阳",此时适当食用苦瓜、莲子芯等苦味食物,可以缓解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除此,进入夏季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而苦味食物多含生物碱、萜类物质,可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脾胃运化,从而有提高人们的食欲。

但是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苦味食物要少吃。大多苦味食物都是属于寒性,而体质虚寒的人本就阳气不足,若过量食用苦瓜、苦丁茶等苦寒食物,则会引发胃冷如冰,腹痛如绞等不适。而且体质虚寒的人本身脾胃运化能力就弱,如果吃太多的苦味食物则会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因此进入夏季这十天,要学会“吃苦”,但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

总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人体从春季过渡到夏季的重要时期,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生发旺盛,人体阳气也开始随之加速生发,因此日日常生活、习惯都要做出一些改变,这不是迷信!记得:1不熬、2不晒、3不防、4要开、5要吃,这就是初夏时节的一些生活经验,感谢大家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