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肿瘤大会|川肿实践:张国楠教授详解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诊疗模式的改变,卵巢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均有了显著延长。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提出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决策是方向,手术是基石,化疗是关键,parp抑制剂是希望,mdt是护航,全程管理是保障。

4月25~27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肿瘤瞭望》荣幸邀请张国楠教授进行专访,全面阐释“六句箴言”的深刻内涵与临床意义。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国楠 教授

●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mdt首席专家 、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天府名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卫健委首批领军人才

●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 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妇科肿瘤专委会、妇科手术eras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 四川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第八、十届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组长

● 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三届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

● 四川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阴道镜宫颈病变学组组长

●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实用妇产科杂志》副主编、《现代妇产科进展》副主编、 《妇产与遗传》副主编、《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副主编

● 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

肿瘤瞭望:您提出的川肿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请问您在提出这“六句箴言”时,是基于哪些临床痛点和需求?

张国楠教授:卵巢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临床诊疗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典型临床表现,约75%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这使得治疗尤为棘手。

针对晚期患者,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治疗策略:一是直接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二是对于无法达到满意减瘤效果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然而即便如此,70%左右的患者仍会在两年内复发,加之化疗耐药问题,治疗过程异常艰难。

近年来,parp抑制剂的问世改变了治疗模式。从传统的手术-化疗-随访模式转变为手术-化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随访模式。虽然患者pfs有所改善,但效果仍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parp抑制剂的最大获益人群仍局限于brca基因突变患者,而brca野生型和hrd阴性患者的治疗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我提出:手术是基石,研究表明只有达到r0切除的患者才能获得最佳预后;化疗是关键,可清除残留病灶;parp抑制剂则为部分患者带来延长pfs的希望。

此外,由于卵巢癌常发生腹腔广泛转移,手术往往涉及肝胆、泌尿、胃肠等多个系统,必须依靠mdt协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手术效果。同样,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需要在mdt指导下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而全程管理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我最后提出的是“决策是方向”这一原则,但将其置于首位,这足以显示这项原则的重要性。在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决策方向至关重要。如果治疗方向错误,即使方案再先进、措施再完善,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是卵巢癌全程管理的首要任务。

肿瘤瞭望:在“六句箴言”中,您特别强调了mdt在卵巢癌全程管理中的护航作用。能否请您分享一些川肿mdt的实践模式和经验?

张国楠教授:我们严格遵循mdt诊疗规范,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妇瘤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及护理团队等固定学科专家参与。这种规范化的mdt模式不同于普通会诊,其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决策过程。我们通过多学科协作,在治疗伊始就为患者制定明确的诊疗方向和个体化策略。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mdt的价值不仅在于处理已经出现的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化的诊疗决策,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并发症。虽然肿瘤发展过程中部分并发症难以避免,但我们需要通过mdt的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规范治疗带来的额外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肿瘤瞭望:在“六句箴言”中,全程管理被强调为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您认为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方面,临床医生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张国楠教授:随着治疗模式的革新,卵巢癌的疾病管理已取得显著进展。目前五年生存率约50%,这意味着卵巢癌正在从高致死性疾病逐步转变为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等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治人”,要重视患者的整体管理。除常规查房时的医患沟通外,我们建立了系统的患者支持体系:定期举办患教会,编写针对性的科普文章,出版宫颈癌筛查、卵巢癌患者自我管理等相关书籍,内容包含了临床实践中患者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旨在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这种身心并重的管理模式,正是我们践行全程管理理念的重要内涵。

肿瘤瞭望: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卵巢癌的治疗越来越注重个体化。在“六句箴言”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结合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新技术,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张国楠教授:这六句箴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完美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它们必将得到持续完善。特别是在卵巢癌精准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下,我们的治疗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拓展。

当前,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已经为临床带来了更精准的诊断方法和靶向药物选择。例如新型adc药物的应用就是针对特定分子靶点开展的治疗实践。可以预见,随着新靶点的不断发现,更多创新药物将会问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作为支撑,确保这些精准治疗手段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