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报告狂犬病170例,发病率17连降后重新“抬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4日讯(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刘翔日前,长江日报记者从“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AIST武汉站)”活动上获悉,2024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170例,相比2023年的122例上升39%,这是我国连续17年狂犬病持续下降后的首次上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一旦感染病死率几乎100%。据统计,2007年全国狂犬病报告病例数3300例,此后狂犬病发病率连续17年下降,2023年降至122例。然而,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动物接触日益频繁,去年这一数字出现小幅反弹。

“春季天气回暖,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容易躁动不安,进入动物致伤高发期。”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政纲主任医师介绍,尽管武汉市自2019年以来连续六年没有人感染狂犬病病例报告,但市民朋友不可掉以轻心,外出游玩不要撩拨不熟悉的猫狗,更不要逗弄野生动物。万一被动物咬伤抓伤,应立即进行规范的处置。目前,武汉市开设约110家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人员均经过规范化培训上岗,每一家门诊均备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狂犬病疫苗,其中一半以上门诊可提供24小时服务。

为构建“医防融合”体系,有效提升各地区动物致伤防治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3月22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承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和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办的“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AIST武汉站)”活动,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800余人参会。活动聚焦医防融合体系建设与动物致伤防治,围绕狂犬病、破伤风及动物致伤相关规范、指南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并针对狂犬病、破伤风及带状疱疹等急诊感染性疾病预防救治以及相关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交流经验。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