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
新快报讯 近日,38岁的张先生(化姓)因为左眼眼球突出,到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看诊,均判定为眼眶肿瘤。但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未能实施手术治疗。当他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四川眼科医院希望摘除这个“肿瘤”时,却发现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询问张先生病史的过程中,四川眼科医院院长孙丰源教授发现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患者自述,左眼突出的同时还时不时发生疼痛、间断性发炎红肿,用药后甚至可以自然缓解。有着40多年的眼眶病诊疗经验的孙丰源马上意识到一种可能:患者左眼“反复疼痛、时好时坏”与肿瘤的症状并不相符,作何解释?
孙丰源教授在查看患者CT影像。
“发病以来有没有其他症状,或者有没有受过外伤?”孙丰源追问。“没有其他不适……只是3个月前,路过竹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左眼被旁边的竹子戳一下,除了擦破点皮,血都没有怎么流,照了个片子医生说没有大碍,也就没有过多在意。”接着他拿出了3个月前眼部受伤时拍的CT。
孙丰源对比两次CT影像结果,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这个“肿瘤”一定和这次外伤有关,大概率是外伤导致较小的异物进入眼眶,引起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了影像里的肿瘤“伪装者”。孙丰源立即为患者安排了核磁共振(MRI)检查。果不其然,MRI结果显示肿块并非肿瘤,而是异物引起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包绕团块。
孙丰源解释,正是因为3个月前,外伤造成植物性异物进入眼眶,CT显影不佳,未及时发现。异物的存在使患者几个月来反复受到炎症刺激,最终导致大量纤维组织包绕异物,形成肿块,进而被认为是“肿瘤”。至此,终于真相大白:眼眶内不是肿瘤,而是有异物存在!
虽然找到了异物存在的真相,但如何实施手术又是一大难题。
眼眶内神经交叉、血管网布,后端通过视神经孔及眶上裂与颅脑相通。作为眼科手术中最高等级的Ⅳ级手术,该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在手术室护理团队、麻醉科的协作下,由孙丰源领衔,副院长吴桐、主任王丽娜、黄晓明博士组成的“全博士”眼眶病团队,在全麻下为其开展眶内异物取出术。2片竹块,终于被成功找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情况,也没有影响视力。去除了“肿瘤”的心病,患者非常满意,对专家及医护团队感激不尽。
孙丰源表示,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植物性异物早期在CT表现为低密度,不易显示,由于眼眶异物的带菌量和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早期还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漏诊,后期多数出现感染,甚至出现真菌感染,使得病情愈加严重。他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眼外伤的防范,眼部受伤时应至正规眼科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文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