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大咖来“道”:“医”心V你 仁佑健康 ——知名网络人士走进江大附院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作为国家首批命名的三级甲等医院,江大附院已连续三年在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等级,位居全国前列,领跑全市三级公立医院。
近年来,江大附院深入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持“厚德精术 仁佑健康”的院训,持续改善院内就医环境,探索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使每一位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济建表示,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下一步,将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动医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全力向“国考”A+行列冲刺,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不懈努力。
全方位打造“花园式”绿色医院
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是患者就医体验的“加分”项。附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不断升级改造就医环境。医院现占地面积132亩,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广场面积近1万平方米,4万平方米的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5万平方米的外科大楼与3万多平方米的内科大楼“三峰并峙”,诊室宽敞、病房温馨、设施先进。
为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医院遵循现代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将既有建筑改造为集生殖医学中心、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新生儿救治中心、产后康复中心、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为一体的绿色母婴楼。全楼采用“星空下,山水间”为主题的绿色内装设计,运用“节能、节水、节材”的绿色建筑元素,使用“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设施设备,2019年10月正式启用以来,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10月,升级改造后的急诊中心投入使用,抢救室面积由原先的130平方米增至676平方米,急诊抢救床位增至20张,另增设20套氧气、负压吸引器接头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EICU整体移至门诊3楼,床位由8张增至16张,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不久前,门诊放射科、CT及磁共振候诊厅等也已完成升级改造。明年,医院还计划建设容纳700余个车位的自走式停车楼、对原有的内科楼进行改扩建和装修出新等,将更好地满足镇江及周边群众就医需求。
为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江大附院不仅新建了风雨连廊,改造了内镜中心、入院准备中心、门诊检验中心、门诊综合服务中心等医疗区域,还根据患者需要,精心设计了“连廊花园”“廉洁长廊”“广场喷泉”和“最美花墙”等供医患休憩放松的“打卡点”,绿化带、花圃、花坛遍布院区各处,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的四季景观。
从细节入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感”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要求,不仅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在“硬件”设施焕新升级的同时,江大附院亦注重“软件”服务的同步升级。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工作要求,医院从患者视角出发,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真抓实干疏解就医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在服务提升和流程再造上下硬功夫,用心用情跑出优质医疗服务的“江滨加速度”。
2021年至今,医院持续开展“‘橙’心助老”服务,建立1个助老服务站和13个助老服务点,形成覆盖就医全流程的助老服务链条。对于无亲属陪同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陪同就医服务,确保老人院内就诊顺畅、安全。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医院增设周末专家门诊,错峰解决“学生族”“上班族”“银发族”等不同群体就诊需求。医院与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合作成立22个专家工作室(含2个院士团队),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手术,让镇江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诊疗服务。
为解决门诊退费环节多、流程复杂难题,医院打通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化再造退费系统,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完成退费业务办理。门诊综合服务中心的11个窗口,除了“一站式”退费,还可“一站式”办理检查预约、门诊疾病证明相关审核、医保结算等业务,做到了信息多跑患者不跑,有效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办理的不便。
医院2018年就在全省率先施行“普通门诊挂号三日有效”惠民举措,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号管三天”线上线下一体化复诊模式,并已建成示范标杆项目。优化了门诊导医服务模式,让护士走出导医台,进行走动服务、主动服务,及时发现患者就诊需求,解决患者就医不便。同时,将传统的小窗口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零距离、无障碍服务,患者与收费人员之间交流沟通更加直接方便。
对于住院患者入院服务“五集中”、出院结算“零等待”等,这些暖心举措,从细微之处体现了医院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上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医院连续获评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等,2023年获评健康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创新机构案例,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从更多、更高层面,获得了肯定。
党建引领,筑牢济世救人精神内核
该院创建于 1936 年,前身是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属医院,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基因。一代又一代的“江大附院人”恪守济世救人的职业精神,承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打造更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更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更有情怀的医生,构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江大附院党委聚焦群众就医期盼,扎实开展“党旗‘镇’红,先锋‘赋’院”“争当两个卫士”“我为群众办实事” “三甲助三农”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扶贫帮困、爱心捐助、无偿献血等形式的公益活动,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近年来,江大附院派出百余名医务人员赴新疆、西藏、陕西等地,“组团式”驻点宿迁泗阳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医院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出色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获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授奖。培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附院把挖掘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好人好事作为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展示文明新形象的有效载体。
来镇观光的青海游客突发视网膜脱落,迷茫无助之际,眼科医护“春风化雨”治愈“异乡人”;为救在镇打工遭遇车祸、全身失血超60%的聋哑患者,急诊中心紧急开通救治通道并自发捐款,助其转危为安;从濒死儿到第一声啼哭,为了这迟到7天的“生命宣告”,新生儿医护拼尽全力;为帮助克罗恩病患者圆母亲梦,消化科、产科团队全程护航……还有外科大楼前跪地救人后默默退场的“无名英雄”,收入不多却坚持为贫困患儿结账的儿科医生等等,医者仁心故事不胜枚举。
弘扬志愿文化,彰显志愿服务风采
走进江大附院门诊大厅,就能看到背后印有 “江滨志愿者服务队”几个大字的“红马甲”身影,他们活跃在各个窗口,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他们在门诊产科、B超室等诊室,为孕妇、老人、小孩提供帮助;当遇到视力和听力障碍人士,他们还会暂时充当起这些特殊就诊者的眼睛和耳朵……
“红马甲”中,有80%以上都拥有医学背景和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比如定期送医下乡,对慢性病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残疾人进行生活照料和康复辅导志愿服务等,将专业技术和爱心延伸到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在不断丰富服务内涵的同时,医院还打造了“安宁缓和”志愿服务队、“北固小青柠”志愿服务队、“倡仁慈济”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陈吉祥表示,今后将深入实施“精术至善、强基筑峰、创新赋能、匠心育才、引凤汇智、管理增效”六大工程,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继续发挥好“省队”的担当责任,高位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厚德精术 仁佑健康”书写现代化医院的新篇章。(张鹏云 钱小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