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肝病患者想调养身体,可从这4个“细节”入手!

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这段时间气温高、雨水多,自然界中热气和湿气混杂,湿热之邪当令,最易影响人体,患有肝脏疾病的朋友身体可能会产生种种不适。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重浊粘滞,多阻遏气机,易伤脾胃,因此很多人会感受到明显的肢体倦怠困重胃脘饱胀不适大便粘滞不畅等。

热为阳邪,容易伤阴耗液、郁而化火,导致人们出现口干口苦、口气重,或生口疮大便偏干排便时肛门灼热感等不适。

湿热一阴一阳,缠绵难愈。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肝病科专家为大家推荐几个养生调摄的好办法!

1、情志舒畅

心态平和、精神内守,则气血调和顺达。如果遇到心情急躁、情绪紧张、失眠多梦时,可用素馨花、洛神花、杭白菊花、玫瑰花,配合些许冰糖,制成茶饮,可有效安神助眠。

2、调整作息

夏季要顺应气候变化晚睡早起,建议大家在晚上11点左右休息,但因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故而应养成午睡的习惯(半小时为宜)。

中医学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即子时),是胆经、肝经当令,凌晨1点到3点,由胆经最旺转为肝经最旺,“人卧血归于肝”,睡眠状态下,血藏于肝,才可使肝血推陈出新,肝胆才会自动排毒、调养、修复。

3、动静相宜

暑热伤津,所以夏季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每次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以“不过度疲劳”为度;

要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慢跑、太极等,汗出较多时,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淋浴、冲头。

4、饮食适度

湿热时节,闷热难耐而大汗频出,口渴明显,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避免损伤脾胃。

“湿气通于脾”,所以要注重保护好脾胃,可选择食用赤小豆、扁豆、绿豆、百合、薏米、芡实、茯苓、莲子等夏季调养之品。

夏季是容易滋生诸多病毒、细菌的时节。像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肝吸虫病等,都是由于进食了被污染的食物,主要是未煮熟煮透的海鲜或生鱼等所导致的。

因此,建议在烹饪食物或者节假日外出就餐时,叮嘱家人或者店家加工食材一定烹煮足够长的时间,务必煮熟煮透。

此外,近日雨水多,出门记得携带雨具,不要淋雨。因为天热的时候,人体肌表的毛孔是开放的,中医称为“凑理开泄”,如果淋了雨,凑理闭合,身体里热外凉,即所谓的“寒包火”,人容易感冒、发烧,一旦不舒适,肝友们要及时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肝病科 贺俊芝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