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假的!假的!千万别信!

话费充值是大家
日常开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面对“低价充值”的广告时
不少人都心动了
但注意,优惠的背后可能暗藏“陷阱”

本想“薅羊毛”,结果成“洗钱”

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个“低价话费充值服务”的商品,商品详情显示9折代充话费,量大从优,三天内到账”,心动的唐先生并未多想,立即下单了1000元的话费套餐,支付了810元并提交了手机号信息。
第二天,1000元话费如约到账商家提醒唐先生“确认收货”,订单完成后,唐先生暗自窃喜自己薅到了羊毛。然而一周后,他却收到一条来自运营商的短信,称其手机账号存在异常情况,将被暂停通信功能
唐先生十分疑惑,电话卡都是自己在使用,怎么就异常了?随后,唐先生辗转通信营业厅和反诈中心咨询,这才知道,不法分子是用诈骗赃款给自己充的话费,自己竟成了“洗钱”的工具!

“低价充值”背后的“陷阱”

近年来,不少群众无意识地“参与洗钱”,其中,“低价充值”就是其中一种。一般来说,这类“陷阱”有以下3个步骤:

1.发布“低价充值”广告

“洗钱团伙”以高额佣金招募缴费代理商,缴费代理商再通过二手平台、社交平台等发布“低价充值话费、油卡、电费”的广告,诱导有充值需求的客户进行交易。

2.收取“干净”资金

当缴费代理商收到客户的缴费需求以及钱款,在扣除完酬金以后,会将缴费资金转入“洗钱团伙”控制的账户,并将缴费信息同步发送给“洗钱团伙”。

3.完成缴费充值

“洗钱团伙”根据缴费代理商提供的缴费信息,利用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所得的非法资金,进行充值或缴费。
这样一来,诈骗赃款便得到了“洗白”,购买“低价充值”的客户却成了“洗钱”帮凶,导致相关账户被封停。

“低价充值”的危害

“低价充值”看似可以“薅到羊毛”,实则不然,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01

相关账户被封停

“低价充值洗钱手法可复制到众多缴费业务,社会公众容易因贪图便宜沦为“洗钱”犯罪帮凶,导致相关账户被封停或冻结。

02

造成财产损失

“低价充值交钱后,不法分子在交易过程可能突然“隐身”或携款“跑路”等,用户将面临经济损失。
 警方温馨提醒  
缴纳电费、水费、燃气费、话费等,请选择官方渠道,切莫贪图小利轻信“折扣价”“团购价”“低价充值”等优惠活动,谨防被犯罪分子利用而落入“洗钱”陷阱!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编辑:陈亚丽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来源:闽南日报 平安无锡 熊猫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