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目前治疗早癌的首选新型微创方法。
早期消化道肿瘤因其淋巴结转移风险低适合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且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势,可以实现对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ESD 技术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将详细介绍ESD 手术的原理、优点、适用范围以及手术过程。
一、原理
ESD 是指在内镜下将病变粘膜或粘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的技术,它在胃镜或肠镜的引导下,于肿物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甘油果糖(或高渗盐水及美蓝或靛胭脂)使病变部位抬起,然后使用内镜专用切开刀等进行剥离、切除治疗,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其损伤小,恢复时间快,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优点
1. 微创性: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SD 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2. 保留器官功能:ESD 手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胃肠道的完整性,减少了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高清可视:通过内镜的高清成像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4. 组织学诊断:切除的组织可以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三、适用范围
ESD 手术适用于多种胃肠道病变,如早期癌症、胃肠道息肉、黏膜下肿瘤等。对于一些较大的病变或深部侵犯的肿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四、手术过程
1. 术前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胃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 ESD 手术。
2. 麻醉:患者通常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
3. 黏膜下注射:在病变周围的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其隆起,便于手术操作。
4. 切割与剥离:使用特殊的电切设备,将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开来,并完整切除。
5. 止血与缝合: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及时止血,并根据需要进行缝合,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愈合。
五、术后注意事项
ESD 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伤口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消化道肿瘤不再可怕,ESD 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胃肠道肿瘤的困扰,不妨咨询专业医生,了解 ESD 手术的可能性。
不开刀的手术,更小的创伤,更好的生活质量,ESD 手术将为您开启健康的新篇章!
来源: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