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疾控(jscdcwx)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每年3月的第2周是“世界青光眼周”。
很多年轻人认为:“青光眼,要七老八十的人才会得,我还年轻,不担心这个!”可也有一些文章写道:“趴在桌上午睡、关灯玩手机或可诱发青光眼。”
关于青光眼,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等患者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故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青光眼也绝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会得。近年来,年轻人青光眼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由于眼科知识宣传较少,目前公众对青光眼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几个关于青光眼的认识误区!
- 误区一:青光眼是老年病
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青光眼,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患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或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发生青光眼的可能。
建议上述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 误区二:眼压正常就没风险
眼压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眼压的正常值为10—21毫米汞柱。有人觉得眼压没超21毫米汞柱就可高枕无忧,这是错误的!
眼压是眼球的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有很多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或者视野缺损,这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须及早治疗。因此,眼压并不是青光眼的唯一诊断标准。
另外,影响眼压的因素有很多,如时间、体位等,早晚眼压不同,坐卧时眼压也不同。测量眼压最理想的方式是像做24小时心电图那样,对眼压进行连续测量。
- 误区三:青光眼可以根治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降低眼压、保存视力。使用降眼压滴眼药治疗是首选,还有激光和手术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但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无法做到治愈,患者需要终生治疗。有些患者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青光眼发病大多隐蔽,许多患者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经过药物治疗或手术后会转为慢性期,患者对眼部疼痛会逐渐耐受。因此,绝不能认为没有症状就代表青光眼治好了。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药物的疗效会逐渐减退,手术效果也会有所反弹。再则,患青光眼时间长了,视神经对眼压耐受性会越来越差,须把眼压降至更低。
所以,青光眼患者一定要定期到眼科量眼压、查眼底,必要时行视野检查,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误区四:患者要尽量少喝水
这是完全错误的。
产生这样的认知可能源于2点:
一是青光眼主要是眼压升高导致的眼病,而眼压与眼球内部的房水密切相关,故有患者误以为“房水既然是水,那么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压”。
二是早年间有一种叫“饮水试验”的青光眼辅助诊断方法。患者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诱发眼压升高,并由此确诊青光眼,因此误导患者认为“少喝水眼压就不会升高”。
其实,与眼压有关的房水不是直接来源于血液里的水,它是眼内特殊组织主动分泌生成的组织液。而且,像“饮水试验”那种突然大量饮水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适量喝水绝不会引起眼压升高。
趴桌午睡、关灯玩手机可能诱发青光眼?
先说趴桌午睡,趴在桌上午睡这个姿势,胳膊有时会压住眼睛,压迫到眼球,造成眼压过高,所以醒后就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
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青光眼,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哦。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使眼压与视神经的血液及神经营养供应之间的关系失调,导致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并进行性进展。
另外,关了灯看电视、玩手机,都会让眼睛在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虹膜向周边堆积,使房角变窄,容易出现眼压升高。长此以往,也会出现青光眼情况。
所以,如果不管是玩手机、看电视还是工作,都应该将周围光线调至适宜。关灯后玩手机时间不宜过长,可把手机调到夜间模式。
最后,4个预防小建议:
- 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眼部过度劳累,避免在昏暗的光线下长时间用眼。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睡眠。
- 管理好全身性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眼部健康的负面影响。
- 避免眼部受伤。在参与可能导致眼部受伤的剧烈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