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孙燕院士:平时少吃4样东西,别放在心上

癌症,那是一种由人体细胞异变引发的恶性增生疾病,肆意破坏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着我们的生命。

近年来,它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然成为全球的一大公共卫生难题。面对癌症,治疗手段五花八门,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各具特色。

然而,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这些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孙燕院士,这位被誉为"中国内科肿瘤学之父"的伟大人物,如今已是93岁高龄。令人惊叹的是,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奋斗在肿瘤研究的前线,无惧岁月沧桑,持之以恒地投身于科学事业。

与肿瘤抗争了60年的孙燕院士,与癌症患者的接触深入而持久。他深知预防的重要性,提出"战胜癌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开始不被它找上",这一见解独到而深刻。

他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的防癌方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熟记于心,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坚实的屏障。

01

93岁孙燕院士:平时少碰4样东西,别不放心上

烟酒

香烟的危害有多大?你无法想象。研究发现,烟草烟雾中包含高达4000多种化学物质,犹如一个毒物仓库。

其中有60种已知或可疑的致癌物质,它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咬人一口。丙酮、氨、砷等,这些名字看似陌生,却能轻易夺走人们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犹如一道惊雷,提醒我们9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香烟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它的危害之大,让人不得不警惕。

香烟和酒精,这两大元凶,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病例中排名前三的癌症类型——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

分别有25.6%、20.9%及13.2%是由吸烟引起的。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仿佛在无声地哭泣,提醒我们烟酒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不良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常态。这些习惯,如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初看之下似乎无伤大雅,然而长期下来,却可能为我们的健康埋下严重的隐患。

暴饮暴食这种看似满足口腹之欲的行为,实际上对身体的负担非常沉重。经常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肥胖问题的发生,而肥胖不仅会让我们的形象受损,影响颜值,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人群患癌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群。这可能是因为肥胖导致了身体内环境的改变,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慢性感染

孙燕院士强调,慢性感染是癌症滋生的温床。例如,乙肝和丙肝这两位“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地引发肝癌。

EB病毒则是鼻咽癌的幕后黑手,而幽门杆菌则与胃癌形影不离。然而,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些感染并非无法战胜。

许多慢性疾病的初期症状往往被人们忽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有可能恶化为癌症。乙肝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无数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疾病对于癌症的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正视慢性感染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感染。

不良情绪

孙燕院士指出,癌症患者身上往往存在一种共性,那就是他们常常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如暴躁易怒、抑郁寡欢、焦虑和忧虑等。

这些情绪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创,更对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

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反应性也变得迟钝,身体对癌细胞的防御能力大大降低。这就为癌细胞的扩散和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虽然情绪是无形的,但它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02

孙燕院士有4条“抗癌经”

吃七分饱

《黄帝内经》中曾有言:“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而《千金要方》亦有记载:“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由此可见,饮食过饱实乃养生之大忌。七分饱,恰到好处,既能呵护脾胃,亦能诱导细胞自噬受损的细胞器,提高机体自我净化能力,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的风险。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过饱饮食会降低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无形中增加患癌风险。因此,饭不宜吃太饱,适可而止,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提前预防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至少有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一个健康的细胞演变成恶性肿瘤,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可能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而在这漫长的“癌前病变”阶段,癌症是可逆的,这就为我们的预防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教授指出:“大约40%的癌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传染病、感染、环境污染以及职业或环境相关危害有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意味着癌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保持良好的情绪,加适当运动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命运,面对癌症这一强大的敌人,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人悲观消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与病魔抗争。

癌症患者可以尝试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助于舒缓压力,提高心情。运动可以让身体保持活力,增强免疫力,为战胜疾病提供更多的力量。

所以,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重视体检

要早期发现癌症的秘诀,其实就隐藏在体检之中。在美国,40岁以上的居民每半年就会进行一次防癌体检,他们深知这其中的重要性。

从肿瘤发病情况来看,肺癌患者占据了首位。而肺癌在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症状,很容易被人忽略。

但若是定期体检,便能在最佳治疗时间将其治愈。这就好比在茂密的森林中寻找一片独特的叶子,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在繁杂中捕捉到它的踪迹。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体检的重视,尤其是针对癌症的筛查。别等到疾病已经生根发芽,才惊觉健康的宝贵。那时,或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03

癌症并非“无迹可寻”身体有这几个变现要注意?

癌症并非无迹可寻,身体出现这几个变化要注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癌症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话题。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早发现癌症的信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和康复。那么,身体出现哪些变化时,我们应该警惕癌症的可能性呢?

首先,我们要注意身体的异常肿块。例如乳房、颈部、腹部等部位出现无痛性、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这可能是癌症的早期表现。

此外,皮肤出现异常变化,如黑色素瘤、痣的形态或颜色的改变、皮肤瘙痒、溃疡等,也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除了这些明显的变化外,一些看似微小的症状也不容忽视。例如持续的咳嗽、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持续的消化不适、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持续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脑瘤的表现。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的症状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长期慢性胃炎、肝炎、肠炎等,可能会演变成癌症。因此,对于这些慢性疾病,我们应该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

总之,癌症并非无迹可寻。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体的变化,特别是出现异常肿块、皮肤异常变化、慢性疾病症状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等措施,我们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战胜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