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备强效的降糖作用,更因为它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几乎不会引发低血糖反应。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让医生和患者都对其充满了信任。
二甲双胍之所以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同时具备控制体重的效果。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身体内的代谢平衡,有效地控制体重,为患者带来了双重益处。
但它毕竟是一种药物,很多人说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会伤肝肾,真的是这样吗?患者在服用这种药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01
长期吃二甲双胍会伤肝肾吗?
是药三分毒,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即使是那些治病救人的良药,也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我们吃了感冒药后可能会感到困倦,这是因为它含有让我们感到困倦的成分。同样地,控制血糖的二甲双胍也有一些不良反应。
在短期内,这些不良反应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医生表示,虽然二甲双胍确实有一些副作用,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会对我们的肝肾造成伤害。
前提是,我们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药物。关于“二甲双胍需要肝脏代谢,会损伤肝脏”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当二甲双胍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它会被肠胃消化吸收,让药物成分渗透到血管里,有效地控制血糖。之后,它只会被肾脏过滤排泄出去,并不会伤害到肝肾。
因此,那些认为“二甲双胍会损伤肝肾”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医嘱,随意地更改药量、更换药物、随意搭配,或者是因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才导致肝肾受到损伤。
对于那些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担心自己的肝肾健康,可以定期去检查一下肾功能和肝功能。
02
牢记4点,安全用药,有效控糖
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诸如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此外,也有患者会出现维生素B12含量降低的情况。
考虑到二甲双胍的潜在用药风险,对于那些已知对药物过敏的人、酗酒者、即将接受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身体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人群,以及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应慎重对待二甲双胍的使用。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务必牢记以下几点,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初次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
2、当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如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可能引发的低血糖风险,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3、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有不同的服用方法,片剂应在餐前服用,而缓释片则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定制;
4、不同的人群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例如年龄超过65岁或肾脏功能减退的患者不宜使用大剂量,而肾功能不全者则需要小剂量使用。
03
二甲双胍不能乱用,出现这3种情况要及时停药
服用二甲双胍后,初期,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大多在治疗的前1-2个月内显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逐渐适应,这些不适感也会慢慢消退。然而,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必须立刻停止用药:
1、肾功能异常
因为二甲双胍需要在肾脏中进行代谢,长期服用有可能导致血肌酐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脏问题。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2、酸中毒
极少数情况下,二甲双胍可能会引发酸中毒。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医。
3、低血糖
部分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遭遇低血糖的情况,表现为头晕、心悸和出汗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当需要进行增强CT检查,特别是需要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和碘造影剂都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延迟,增加体内药物浓度,进而引发乳酸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