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为什么高发?发热是否要去医院?儿科专家解读

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哈医大六院)江南院区呼吸内三科主任于靖波表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一般2周甚至更长,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支原体感染需要早期识别是否为支原体肺炎,更好地合理科学地治疗。少数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伴有高热和呼吸困难等表现。

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是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属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的一个亚型,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儿童感染后有10%-40%会引起肺炎。所谓的“不典型”,就是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普通血常规无法检测出来,常规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也是无效的。

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症状?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该疾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其中,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低龄儿童出现的比例有所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时有发生,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在临床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患儿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仅仅凭借症状,只能怀疑,很多其他病原体感染,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以及很多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发热、咳嗽,最终确定诊断需要依据临床检验结果比如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查以及血清抗体检测。咳嗽、发热5天以上,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需要注意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临床医生听诊加胸片,必要时胸部CT确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可表现为剧烈咳嗽咳痰、持续高热、肺部实变、胸膜炎胸腔积液等“大叶性肺炎”改变。其中一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对传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需要在二线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最佳干预时间时发热后5-10天,应根据病情听从医生建议。

于靖波主任表示,支原体肺炎不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但具有一定传染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做好防护,特别是不要带病上学,过度劳累。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喘息或呼吸困难等类似症状,尽快到医院检查并就诊,切忌盲目用药,贻误病情。

此外,据黑龙江省疾控部门提醒,黑龙江地区进入10月份以来,流感病毒开始逐渐活跃,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部分患儿体温可达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经常伴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等,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B型流感。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普通感冒”称为急性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普通感冒可以由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引起,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少数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状,一个人1年中可以多次患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主要以打喷嚏、流鼻涕等局部症状为主,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没有持续的高热和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另外小年龄段儿童尚需注意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反复咳嗽喘息。

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一是做好个人卫生儿童要养成勤洗手,勤换衣的良好习惯。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减少与孩子接触。

二是积极预防感冒,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最好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公众场所。及时保暖,根据气温变化注意添加衣物,保持良好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三是营养均衡,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不能偏食和挑食,多喝水。

四是多锻炼增加抵抗力,在冬季来临之前就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进行日光浴、水浴、空气浴,训练孩子的耐寒能力,促使神经和血管反应更加灵敏,适应外界气候变化。

五是进行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一些特定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秋季时就需要尽早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需要2-4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

来源: 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