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我就是有点痔疮怎么就成了癌?

“39岁的我就是有点痔疮怎么就成了癌?我还这么年轻,我还有老人,还有一个8岁的儿子,我和媳妇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五千多...”王师傅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发抖的手擦着额头上的汗... ...


和往常一样,消化内科的门诊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一个带着老人前来就诊的年轻男子引起了医生的注意。脸色发黄异于常人,追问之下小伙子不以为然的说他好像有“痔疮”,偶尔还会出血,也许就是有些贫血吧。


经过医生的劝解小伙子做了一个无痛胃肠镜检查,结果出来那一刻王师傅几乎崩溃了,直肠癌中晚期,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是正常生活起居,自己觉得也都没什么特别习惯,不过有些人却患上了癌症,的确是有种不知不觉的意思,但是这种不知不觉很多恰恰是因为大家的习以为常,最后患病了也只能是无奈。

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起源于直肠黏膜或肠壁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肿瘤的一种。

目前,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10万人被诊断出直肠癌,其中约有55万人因直肠癌死亡。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直肠癌病例数为56.76万,直肠癌是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四位,女性则排名第六位。

哪些表现要特别当心?

虽然直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是相对于其他癌症是更容易发现的。

1.大便习惯的改变

比如有的人每天起床会去排便一次,假如这个时间有改变,特别是一天的次数也改变,那么就要注意了;

2.大便性状的改变

大便的形状变得不太规则,不成型;

3.便血

便血也是其中一个症状之一,便中带血,而且常有黏液便,

重点:这个和痔疮的便血也是有区别的,痔疮的便血一般是擦破肛门,血比较新鲜,严重的会滴血甚至射血;

4.腹痛

腹部的胀痛,直肠癌的表现是会有不同,用手可以感觉得到有略硬肿块,一般的肚子痛是没有的。

哪些人群需要高度注意

1.饮食习惯欠佳

饮食习惯是导致直肠癌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如常吃油炸食品、肉类、腌制品、高糖饮料等,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原因可能是这些食物会在肠道中产生致癌物质,影响肠道细胞的正常生长,从而促进癌变。

2.缺乏运动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这是导致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导致肠道内的有害物质积累,加速肠道癌变的发生。

3.吸烟习惯

吸烟不仅会导致肺癌,还与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直肠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50%以上。吸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其中的一些物质会进入肠道,影响肠道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癌变。

4.饮酒习惯

饮酒也是导致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量饮酒会影响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促进肠道内致癌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5.有家族遗传史

家族内有直系亲属患有直肠癌病史的人群。

6.其他

超重人群、患有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当然发病的原因还有更多,但这几条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最为常见的,所以,我们要预防直肠癌还是有迹可循的,比起其他癌就没有那么未知的恐惧了。直肠癌早期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时发现进行治疗,也并不是那么的可怕。

如何及早发现?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那几种症状我们需要多关注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为常见的就是内镜检查了。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内镜技术的日益提高直肠癌检出率明显升高了,查出肠息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些人很恐慌,有些人不当一回事。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转变成癌。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肠息肉。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1.5~2.5 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

肠息肉检查及诊断

1.低位的直肠息肉,直肠指诊可触及。

2.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3.X线钡剂灌肠可见充盈缺损。

4.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

哪些人建议做肠镜

1.年龄大于45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尤其久坐人群);

2.年龄大于40岁,且有持续2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的人群(包括:大便规律改变,如少于1次/3天或多于3次/天;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稀溏、便血、大便带血或黑便等;大便形状改变,如软便上可见明显沟槽、大便明显变细等);

3.不明原因消瘦、贫血,怀疑消化道肿瘤的人群;

4.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

5.长期服用含蒽醌类导泻剂(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的人群;

6.直系亲属中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群或结直肠癌术后的人群;

7.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人群;

8.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且年龄大于20岁的人群。

所有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事实上,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不会危及生命,不易癌变。息肉是否癌变,通常与息肉的病理类型及大小数量等有一定关系。

以下类型一般不发生癌变: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

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为腺瘤样息肉,90%以上的肠癌都是由腺瘤样息肉演变发展而来,此种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恶变倾向高。

另外,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肠息肉病,则有比较明显的癌变倾向。

发现肠息肉后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定期复查

凡已经明确肠息肉的患者均应定期复查一次肠镜,防止息肉长大、再生或癌变。不同病理类型及大小数量的结直肠息肉切除后随访时间详见下表:

2.保持良好的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时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使肠道蠕动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

3.调整饮食习惯

控制辛辣、油炸、油腻及刺激性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饮食导致的便秘习惯;戒烟酒。

4.适当运动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减少,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