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改善和增加气血的运行作用,正如杨士瀛所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
由于温灸的作用,可令腠理之玄府以洞开,可以排出体内代谢的废物。因此如果艾灸后马上冲凉,尤其是冲冷水浴,则会令寒湿之外邪乘机侵入体内,造成血凝经脉及代谢垃圾滞留于表。这与艾灸的初衷大相径庭。
艾灸的禁忌,是我们祖先千百年经验的总结,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一般讲,艾灸后应休息两个小时,然后再冲凉,但不宜使用水,应以温水为宜。
知识小科普:
杨士瀛,南宋名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及历代医学名著研究颇深,在脉学、伤寒、儿科及内科杂病方面有一定成就。撰有医学著作多部,主要有《仁斋直指方论》、《仁斋直指小儿方论》、《伤寒类书活人总括》、《医学真经》和《察脉总括》等。
如人们所知的“感冒”、“梅核气”等病名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中,并且有相应的治法方药;又如其临证重视气血,提出“气为血之帅”、“调气为上,调血次之”等观点被历代医家所引用;而他本人被多次载入不同时代的各种版本中医名医传记中,其学术理论,处方用药也常常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