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盲目遵循低碳饮食不可取!
科学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体重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究竟该如何做却使患者感到十分困惑。近年来,尤其是作为我们能量摄入主要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经常被推到风口浪尖。不少研究指出,摄入过多的碳水会导致体重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因此,许多控制碳水摄入的饮食模式应运而生,比如极低碳水饮食、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那这些饮食模式是否都适合糖尿病患者呢?
在今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大会上,来自瑞典的Riserus教授就为我们总结了关于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建议。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析了来自于RCT研究、前瞻性研究以及系统综述、荟萃分析等研究的证据。他指出,需要强调膳食的质量,建议根据脂肪、碳水及蛋白质、纤维素、饱和脂肪、添加糖的摄入量,均衡饮食。
碳水化合物饮食建议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常量营养素,低碳水饮食/高碳水饮食(LCDs/HCDs)均可保证膳食纤维、糖类、饱和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中等推荐强度)。
近期在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中,纳入了随机给予LCD(每日碳水化合物量21-70g,或每日碳水供能30%-40%)或HCD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2178例,至少观察3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与HCD饮食相比,LCD饮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0.09%,甘油三酯下降0.13mmol/l。该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比例并不是饮食管理效果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尤其是考虑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图1)[1]。
图1 2型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另外,极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VLC/KDs)(VLC:≤50 g碳水化合物/日;KDs:每日碳水提供能量≤10%)在许多地方广为流行,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适呢?
有研究显示,极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VLC/KDs)可能会降低糖尿病前期或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2]。
但Riserus教授表示,与其他策略相比,该研究的优势证据有限,因为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摄入极低碳水的证据,以及出于对长时间随访研究的安全性的担忧,所以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长期摄入极低碳水饮食(中等推荐强度)。
如果患者想选择低碳水饮食或者极低碳水饮食,需要专业健康人员的支持,需要更加注意你的健康状态,以确保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饱和脂肪等的摄入要求。
同时还有以下建议:
建议高膳食纤维饮食(高推荐强度);
膳食纤维摄入应该每日35g(每1000千焦饮食含4g膳食纤维)(中等推荐强度);
推荐最低加工的全谷物、蔬菜、坚果和水果作为膳食纤维提供来源;
如果仅通过饮食摄入量不足时,可以考虑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纤维补充剂;
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低糖食物(中等推荐强度);
游离糖/添加糖的摄入应低于总能量摄入的10%;
非营养性甜味剂可用于代替食品和饮料中的糖;
碳水化合物系数可能是确定用餐时间胰岛素剂量的有用方法。
脂肪摄入建议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脂肪量摄入的研究有限。对于脂肪摄入的重点在于所选择食物的脂肪种类,而不单只是考虑脂肪总量的多少或相对数量。主要的建议包括:
膳食脂肪应主要来自植物性来源,也有一些来自鱼类,包括单及多不饱和脂肪,例如坚果、非氢化植物油(低推荐强度);
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摄入量应<10%以下及总能量占比<1%;
在减少了饱和脂肪量后,可以选择植物来源的多不饱和脂肪,以及单不饱和脂肪例如坚果、非氢化植物油作为替代(低推荐强度)[3]。
蛋白质摄入推荐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年龄及肾脏功能(GFR)来决定。
年龄<65岁而且eGFR>60ml/min*1.73m2,如果患者的体重稳定/正常体重,建议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占能量摄入的10-20%;
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增至15-20%;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且eGFR>60ml/min*1.73m2,建议在短时间减重期间,蛋白质的摄入量在23%-32%(最长12个月);
对于合并中度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即慢性肾脏病3a期:eGFR<60ml/min*1.73m2)[4];
因此,选择合理均衡的饮食模式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也是在糖尿病病程的任何阶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如果没有科学的膳食计划,盲目遵循低碳水饮食或生酮饮食,反而会导致身体出现重要营养物质的缺乏,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作者
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Korsmo-Haugen HK,Brurberg KG,Mann J,Aas AM Carbohydrate quantity in the dietary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iabetes,obesity&metabolism(2019)21:15-27.10.1111/dom.13499
[2]Parry-Strong A,Wright-McNaughton M,Weatherall M,Hall RM,Coppell KJ,Barthow C,et al.Very low carbohydrate(ketogenic)diets in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Diabetes,obesity&metabolism(2022).10.1111/dom.14837
[3]Schwab U,Reynolds AN,Sallinen T,Rivellese AA,Risérus U Dietary fat intak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J Nutr(2021)60:3355-3363.10.1007/s00394-021-02507-1
[4]Pfeiffer AFH,Pedersen E,Schwab U,Risérus U,Aas AM,Uusitupa M,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of Protein Intak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Nutrients(2020)12.10.3390/nu12020365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李萌
审核专家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生 吴静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pengsanmei@yxj.org.cn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