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失眠症如何诊断、治疗、用药 2图1表理清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严重的睡眠缺失将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本文特就失眠症的诊断、治疗及用药进行总结梳理。

一、失眠症的定义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主要症状表现

①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 min);

②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③早醒(比期望的时间更早醒来);

④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6.5 h);

⑤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情绪低落或易怒、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根据病程分类

  • 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
  • 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有些患者失眠症状反复出现,应按照每次出现失眠持续的时间来判定是否属于慢性失眠。

注意事项

  • 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应单纯依靠睡眠时间来判断是否存在失眠。部分人群虽然睡眠时间较短(如短睡眠者),但没有主观睡眠质量下降,也不存在日间功能损害,因此不能视为失眠。
  • 失眠常伴随其他健康问题,有时很难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无论属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需要针对失眠本身进行独立的临床干预,防止症状迁延或反复。

二、失眠症的诊断、治疗

根据ICSD-3,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短期失眠症及其他类型失眠症。失眠症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失眠症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 如有可能,在首次系统评估前最好记录睡眠日记(Ⅰ级推荐);

2. 诊断失眠时应关注共存的其他疾病和症状,并给予相应的诊断(Ⅰ级推荐);

3. 鉴别其他睡眠障碍如呼吸性睡眠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时应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Ⅰ级推荐);

4. 失眠患者伴随日间过度思睡,特别是在需要鉴别发作性睡病时,应当同时进行PSG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检查(Ⅱ级推荐);

5. 失眠患者接受合理干预后疗效反应不理想时,应进行PSG检查排除其他类型睡眠障碍(Ⅱ级推荐)。

失眠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流程见图2,临床常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见表1。

图2 失眠症的治疗流程

注:GTBI指认知行为治疗;BZDs指苯二氮卓类药物;NBZDs指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表1 临床常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推荐意见

1.失眠患者药物治疗的具体策略(可视为序贯方案):

首选non-BZDs,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

②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短-中效的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③添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尤其适用于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Ⅱ级推荐)。

2. 长期应用BZRAs的慢性失眠患者至少每4周进行1次临床评估(Ⅰ级推荐)。

3. 推荐慢性失眠患者在医师指导下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方式服用non-BZDs(Ⅲ级推荐)。

4. 抗组胺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其他辅助睡眠的非处方药不宜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Ⅰ级推荐)。

三、失眠治疗的总体原则

1. 失眠继发于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原发或伴发疾病(Ⅰ级推荐);

2. 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失眠患者存在的睡眠卫生不良,给予正确的睡眠卫生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他干预方式(Ⅰ级推荐);

3. CBTI是治疗成人(包括老年人)失眠的首选方案之一,即使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的慢性失眠患者,也应当辅以CBTI(Ⅰ级推荐);

4. 短期失眠患者无法完成CBTI时应及时选择药物治疗(Ⅱ级推荐);

5. 慢性失眠患者无法完成CBTI或者CBTI无效时可以选择药物治疗,长期给药应参照药物治疗推荐意见个体化实施(Ⅲ级推荐);

6. 物理治疗可以做为补充和替代干预方案(V级推荐)。

参考资料: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END——【各位同道,看完记得给我积个赞,
感觉对自己多少有帮助,记得关注我,加我粉丝团哈~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