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中国针灸界泰斗”程莘农养生秘诀:做好“6点”,益寿延年


1

勤学习。

程莘农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他而言是最好的熏陶,读书是他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一辈子。

最初,父亲给他取名“希伊”,希望他长大后有伊尹之才,名扬四海。“莘农”,是他的号,一直沿用到后来。

小时候,程莘农先生便“与众不同”,其他孩子懵懂贪玩,他却嗜书如命。

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地道药材歌》、《临证方剂谣》等中医典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

16岁的时候,他拜温病大家陆慕韩为师,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辨证。

学习,是程莘农先生功成名就的法宝,也是他颐养心灵的秘密。


2

德为先。

在陆慕韩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程莘农先生进步飞快,很快成长起来了。

19岁,程莘农就开始了独立问诊行医,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从没间断。

老师的精湛医术、崇高医德、慈善的医风,也深深影响着他。

“悬壶济世,福泽四方”;“病人不分贵贱”;“救人如救火,不能稍有延迟”……

这些都是老师的从医理念,时刻铭记于心。

我们常说,“积善成德”。

德,就是善良的总和,是人间的大道。

对于养生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人厚德载物,慈悲为怀,往往是健康长寿的根基所在。

3

不生气。

了解程莘农先生的人都知道,程老火气很大。遇到一些“油盐不进”的患者,经常跟人拍桌子,但他并不是真正的生气,大喊大叫之后就完了。

事后,他也做自我检讨,认为吹胡子瞪眼不好,不过他对患者的诚心,永远不变。


他说,别看我看上去大发雷霆,其实绝对不动肝火,就像狂风暴雨,来的急去的快,过后就啥也没了。

哲学大师康德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程莘农先生认为,生气第一是境界低;第二的心胸小;第三是想不通。

他常规劝患者朋友,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阳光的心态,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最好的呵护。


4

爱简单。

在生活方面,程莘农先生的要求很低、很少,“简单”是他不变的原则。

他做了这样的一个总结:一床、一桌、一电视;两椅、两窗、两字画、三面书墙、三把针,这就是我的全部了。

他指出,简单一点,生活才有更大的空间;简单一点,日子才更秩序井然。

不论衣食住行,还是七情六欲,都是这样。


吃饭七分饱,不让肚里有滞;棉布衣衫,更加贴身舒坦;房间简约干净,开心更加一点。

现在,人们推崇“断舍离”,说到底就是“简单”。明白了少即是多,人生更趋于圆满。

聪明人总是把事情搞得复杂化,结果被痛苦牵绊,被烦恼纠缠;智慧人总是把一切简化,所以总是怡然自得,欢心欢颜。


5

讲均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程莘农先生指出,脾胃是后天之本,养好它们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他认为,日常饮食不要过于单一,不要过于偏颇,各种食物食物,混而食之最好。


如此一来,才能营养均衡,补精益气,为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

日常餐桌上的蔬菜五颜六色,品种繁多。

他幽默地说,不管素食还是肉食,我都来者不拒,悉数笑纳,这也符合中医饮食调养里“合五味"的原则,即食不可偏,杂合而食。

他还说,从饮食均衡可以推出,情志、劳动、休闲等等,诸多方面都要“均衡”,这才是健康的正确打开方式。


6

平常心。

关于情志方面的调养,程莘农先生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拥有“平常心”。

功名利禄不看得太重,清心无为和淡泊名利是他的一贯作风。

他主张,欲望不可有太多,挫折别看得过重,正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把心养好了,一切都会井然有序,万般和谐。

生活上,吃暖食,喝热茶,怡然自得。


善待自己,都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当中。用一颗平常心看世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在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病之余,程莘农先生还不断总结经验,笔耕不辍,撰写书籍。

他说,学术研究和写作,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不疾不徐,才能拾级而上,跨上更高的境界。

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在20多年里一直是国内中医药高校的必选教材,同时还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

这本书再版多次,备受业内人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