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治疗三类药物
很多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为了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在术后往往需要接受内分泌药物治疗。
临床中,常用的内分泌药物主要是以下三种:
1、抗激素药物
以他莫昔芬为典型代表。
它的作用机制很独特,主要通过与雌激素竞争肿瘤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并转运至细胞核内,抑制雌激素依赖的基因转录,从而阻滞肿瘤细胞的增殖。
这种药物广泛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前女性。
2、卵巢功能抑制剂(GnRHa)
常见的药物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它主要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巢甾体激素生成减少,达到类似绝经的状态,从而减少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
临床中,常用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并常与其他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
3、芳香化酶抑制剂(AI)
像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等都属于此类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绝经后女性,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较于其他内分泌药物,AI 在降低绝经后乳腺癌复发风险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对激素受体阳性且 HER2 阴性的患者。
过去,仅接受化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仅为50%,但是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出现和应用,将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而卵巢功能抑制剂(俗称肚皮针)的广泛应用使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80%以上,目前,CDK4/6抑制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已经接近90%,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优秀了。
内分泌治疗副作用
然而,内分泌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少副作用,比如潮热盗汗、肌肉关节酸痛僵硬、子宫内膜增厚、骨质疏松、血脂异常等,但是相较于化疗,这些副作用整体上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之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大部分患者经过适当调理和治疗后能够继续坚持治疗。
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潮热盗汗: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来缓解,如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肌肉关节酸痛僵硬:适度的运动锻炼,如瑜伽、散步等,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子宫内膜增厚: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内膜情况,若增厚明显或出现异常出血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刮宫等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 D,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来预防和治疗。
血脂异常:通过饮食调整,如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总之,内分泌治疗虽有副作用,但可有效提升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生存率,这些副作用在临床中都可以缓解,对患者来说,治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