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三养三防”更健康

2024年05月21日15:10:51 健康 1531
立夏过后,夏季的序幕悄然开启,市民明显感受到气温升高,阳光变得有些炙热。进入初夏时节,随着天气变化,如果在饮食、精神调养等方面不加注意,反而会容易患病。中医专家提醒,夏季最易伤阳气,市民在养生保健方面要注意“三养三防”,这样才能少生病,让身体更健康。

初夏时节“三养三防”更健康 - 天天要闻






初夏时节“三养三防”更健康 - 天天要闻
据我市某中医专科医院中医经典门诊主任史洪亮介绍,锦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为大陆性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过了立夏,气温逐渐升高,阳气在外,阴气在内,这时人们体表热,身体内部凉,因此夏季最容易伤人体的阳气,健康防病更为重要。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同时要顾护脾胃,注意养神。
夏季养“心”。夏天由于暑热,人体阳气容易耗损,再加上出汗多(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就进一步导致阴血亏虚。所以到了夏季,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大都长期处于气阴两虚的状态,故经常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体倦乏力、睡眠不好等症状,都和心气血运行的强弱有关。相关数据显示,夏季是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的高发期,住院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夏日要格外注意养“心”。饮食宜吃养心安神之品,如银耳、茯苓、百合。生活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才能养足气血。并保持乐观心态,忌心烦气躁。若有身体不适,建议到医院就诊,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
夏季养“脾”。自从冰箱和空调的出现,人们很容易获得和节气相反的东西,夏天喝冰水和啤酒、吃凉的水果、吹空调等。夏季常吃寒凉食物先伤及脾阳,脾阳虚日久伤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阳虚常见的症状如怕冷,不敢吃凉的或腹部受寒腹胀、腹泻、腹痛、不易消化、周身倦怠、乏力、头晕,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腻、舌体大、舌苔厚腻,女性还会出现月经量少、失眠。阳虚的人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节。
夏季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贪心杂念。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专家提醒,进入初夏以后,气温升高,反而要防范寒凉侵邪,尤其要注意疾病“三防”,即做好腹泻、感冒、中暑预防,防病可常备“藿香正气散”。
防腹泻。夏季气候炎热,经常吹空调、喝冰饮料等,寒凉环境和饮食易伤脾阳,造成腹泻呕吐,中医认为这是内伤湿滞,属于非细菌性肠胃不适。此时,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藿香正气散具有理气化湿、和胃健脾的功效,治疗非细菌性肠胃不适疗效显著,是调理夏季肠胃不适的首选。
防感冒。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感冒不同,夏季经常吹空调、喝冰饮料等,都容易造成夏季感冒,如果治疗时药不对症,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另外,夏季感冒还常伴有暑湿,表现为头昏脑涨、胸闷心烦、口淡无味、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厚腻等症状。藿香正气散以藿香芳香化湿、醒脾为主药,配合健脾药,具有散风寒、化湿浊、理气和胃的功效,治疗夏季感冒最为对症。
防中暑。在夏季,无论是干热天气还是湿热天气都可能会中暑。中暑后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厥或痉挛,威胁生命。藿香正气散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是防治中暑的经典名药,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应家庭常备,时刻警惕夏季中暑。






文 :王影  记者温旭东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史悦   校对:田静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闻

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而感到担忧和困惑。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轻男士来到我的门诊,他因为最近感觉小腹不适,于是做了一次B超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前列腺出现了一些钙化的现象。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闻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热得离谱啊!”张大爷扇着手里的蒲扇,汗流浃背地说道。他和妻子刘阿姨正和对门的老邻居李叔李婶在小区对面的公园散步。